吴王城
①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古城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2湖州长城县:“吴王阖闾使弟夫㮣居此,筑城狭而长。”隋大业十二年(615)至唐武德七年(624)长城县治此。
②在今浙江绍兴市东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1会稽县:吴王城“在县东一十里。夫差围句践于会稽山,伍员筑此城以屯兵”。
③一名孙权故都城。又名吴大帝城。在今湖北鄂州市东郊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孙权自公安徙都武昌(今鄂州市),此为其所居之宫城。《元和志》卷27武昌县:孙故都城“在县东一里余。本汉将灌婴所筑,晋陶侃、桓温为刺史,并理其地”。
①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古城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2湖州长城县:“吴王阖闾使弟夫㮣居此,筑城狭而长。”隋大业十二年(615)至唐武德七年(624)长城县治此。
②在今浙江绍兴市东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1会稽县:吴王城“在县东一十里。夫差围句践于会稽山,伍员筑此城以屯兵”。
③一名孙权故都城。又名吴大帝城。在今湖北鄂州市东郊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孙权自公安徙都武昌(今鄂州市),此为其所居之宫城。《元和志》卷27武昌县:孙故都城“在县东一里余。本汉将灌婴所筑,晋陶侃、桓温为刺史,并理其地”。
即今广东潮州市东韩江中上洲、下洲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老鸦洲“在海阳县东韩江中。今名凤凰洲。广一百八十丈有奇,袤六百三十三丈有奇,扼江中流,郡城关键”。
即宥州。唐元和九年 (814) 于经略军置,治所延恩县 (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鄂托克旗、鄂托克前旗一带。元和十五年(820) 徙治长泽县 (今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乡古城)。后为吐蕃
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文底。《汉书·戾太子传》: “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。” 注: “孟康曰: 阌,古閺字, 从门中旻。 建安中, 正作阌。” 《续汉·郡国志》: 湖县 “有閺乡”。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
即今河南唐河县东大河屯镇。清乾隆《唐县志》卷1 《集镇》:“大河屯,县东五十里。”
即今江苏吴江市南六十里盛泽镇。盛产绸绫。清乾隆五年 (1740) 移县丞驻此。在江苏省吴江市南部,东南邻浙江省。面积118平方千米。人口10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盛泽,人口5万。三国吴赤乌三年(240年
即定都渠。在今山东平度市南七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20胶水县: “定渚渠在县南七十里。西流入胶水。”
西汉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公庙沟口汉代城堡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径西安阳县故城南,王莽更之曰鄣安矣。河水又东径田辟城南。”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
明置,属万州。在今海南省万宁县(万城镇)。
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淹浦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慈溪县: 淹浦 “浦东即古窑港也。宋庆历间置古窑、淹浦二闸,以蓄泄鸣鹤一乡之水。元至元中修复之。今盐丁载卤出入,闸制遂废”。
旧名北垂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句容县:“良常山在小茅峰之北垂,始皇登此叹曰:巡守之乐,莫过于山海;自今以往, 良为常也。因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