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悬县北昌化江口。旧属昌化县。明正德 《琼台志》 卷6: 昌化县有“英潮港”。港口海船可以寄碇,港外四更湾、马头湾下有暗沙,最号险阻。
唐贞观十年 (636) 置,属延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延昌县。
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岳庙之西。明嘉靖《衡州府志》卷2:安上峰“上有舜庙、舜溪、舜洞。昔舜往九嶷过此休息,因名”。
在今四川冕宁县北大村。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置大村土百户。(1)集镇名。(1)在河北省南宫市区西北部。大村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620。明代该村较大,故名。产小麦、谷子、玉米、棉花。盛产花生、红枣
元置,在今四川眉山县南三十里岷江东岸石佛乡。明改为石佛水驿。
清雍正七年(1729)置,属湖南省。治所在永顺县(今湖南永顺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永顺、龙山、保靖、桑植、古丈等县地。1913年废。清雍正四年(1726年)改明永顺宣慰司为流官,置厅,雍正七年升为府,治
即今阿庐古洞。在云南泸西县西北六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西州》:阿庐洞“在州城西五里。宏敞幽邃,中有雕栏、宝塔、彩云、玉柱、钟鼓、伞甑、瑶床、佛龛之异”。现为著名风景名胜区。
①西魏末改高平县置,为平高郡治。治所即今宁夏固原县。隋为平凉郡治。唐为原州治。广明后废。②北周改高平县置,为平高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东。隋开皇初废。古县名。西魏废帝时改高平县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
在今四川乐山市南四十里五通桥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》:四望关“在犍为县东北七十里。旧有四望溪口巡司。相近有永通盐课司”。民国时属犍为县,有县佐驻此。
一作柳舒。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西。《左传》: 哀公二十七年 (前468),齐师救郑,“及留舒,违谷七里,谷人不知”。即此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35谓留舒邑故城 “今曰晒书城”。古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