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山
①在今四川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大佛山“在荣县南一里。中有佛像,高四十七丈,阔十五丈,架殿十层。北麓有真如崖,有龙洞,深广容数百人”。道光《荣县志》卷5:大佛山在“县东南一里。联直如崖。宋元丰八年,僧淳德募修,因山为大佛像,成于元祐七年。 《旧志》载:当时架殿十层,高四十七丈,阔十五丈。今已湮没,惟佛像巍然,身高十五丈有奇”。大佛尚存,高36.7米,称为荣县大佛。
②即今斯里兰卡南部之亚当峰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“大佛山界于迓里、高郎步之间。”
①在今四川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大佛山“在荣县南一里。中有佛像,高四十七丈,阔十五丈,架殿十层。北麓有真如崖,有龙洞,深广容数百人”。道光《荣县志》卷5:大佛山在“县东南一里。联直如崖。宋元丰八年,僧淳德募修,因山为大佛像,成于元祐七年。 《旧志》载:当时架殿十层,高四十七丈,阔十五丈。今已湮没,惟佛像巍然,身高十五丈有奇”。大佛尚存,高36.7米,称为荣县大佛。
②即今斯里兰卡南部之亚当峰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“大佛山界于迓里、高郎步之间。”
春秋时秦都。在今陕西凤翔县南三里豆腐村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德公元年 (前677),“初居雍城大郑宫。以牺三百牢祠鄜畤,卜居雍”。即其地。战国时孝公于此置雍县。
北宋景德元年(1004)改静戎县置,为安肃军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徐水县。元废入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州为安肃县,属保定府。1914年改为徐水县。古旧县名。北宋景德元年(1004年)改静戎县置,治今河
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大定府置,属威宁府。治所在大方城(今贵州大方县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毕节市及大方、金沙、黔西、织金、纳雍、赫章诸县,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六盘水市水城县地。雍正七年(1729
又作皋埠市。即今浙江绍兴县东皋埠镇。清康熙 《会稽县志》 卷1 《市镇》: 皋部市 “在县东二十里”。乾隆 《绍兴府志》 作皋步市。
一名南日山。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南日岛。旧属福清县,清有县丞驻此,民国设县佐。
在今江苏邳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邳州:“余行镇在州(治今邳城镇)北七十里。《志》云,其地有余行省城。元末,沂州将王信所筑。”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置,属钦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八十里旧州镇。大业初属宁越郡。唐属钦州,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灵山县。②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临州 (后改为忠州)。治所在今四川
南宋嘉泰中置,属奉化县,置监官。在今浙江奉化县东南六十里鲒埼乡。以鲒埼山名。元改设巡司。至元十三年 (1276) 废。明初复置,洪熙初废。
今安徽郎溪县治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6广德军: “端拱元年以广德县郎步镇置建平县”,即此。以郎姓所居埠头为名。桐川亦以此称为郎溪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郎溪县。属广德县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于此置建平县
在今山东邹城市南十二里野店村南。是一处东西长约 1000米、南北宽约 800米的高台地,属大汶口文化遗址。1971—1973 年进行三次发掘,出土大量文物。文化堆积层厚1米余,上层含大量新石器明代红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