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武郡溪
大体相当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鹿港溪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大武郡溪“在彰化县南。《通志》:源出大武郡山,西流至鹿仔港入海”。
大体相当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鹿港溪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大武郡溪“在彰化县南。《通志》:源出大武郡山,西流至鹿仔港入海”。
在今云南师宗县东南南岩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师宗州: 英武山在 “州东八十里。峰峦峭拔,高可千仞。洪武初,设英武驿于其下。山饶盗贼及虎,行人稀阔,驿遂废”。
汾水支流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。《山海经·北次二经》: “悬瓮之山,……晋水出焉。” 《水经·晋水》: “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瓮山,又东过其县南,又东入于汾水。”古水名。又称晋溪。源出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
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珙州置,属叙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珙县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52珙县: “唐为羁縻萨、巩二州,巩音近珙,故名。或曰:珙,玄玉也,有石似之。” 十年 (1377) 废入高县
明置,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五十里。后废。
在今湖北罗田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1黄州府: 魁山 “在罗田县东六十里。形势嵯峨,高出众山。故名”。
辽置,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。北宋沈括 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 “锅窑毡帐南距牛心帐八十里少东。……大河 (和) 毡帐东南距锅窑帐七十里。”
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(977) 升永康镇置,属永兴路。治所即今陕西志丹县。金大定十一年(1171) 改名保安县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升永康镇置,治今陕西省志丹县。属陕西路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志丹、
明置,属会川卫。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凤营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: 腰驿“在卫南七十里。又南七十里为黎溪驿”。
又称聚宝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南,聚宝门外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:“建业南有长陵,名曰石子冈, 葬者依焉。”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“石子冈”条引《图经》云:“俗说此冈多细花石,故名石子冈。”《陈书·
原名兴京陵,又称永陵。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。为清朝关外盛京三陵(其余两陵为福陵和昭陵)之一。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,清顺治十六年(1659年)改称永陵。占地1.19万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