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荆镇

大荆镇

清置,属湘阴县。即今湖南汨罗市东北四十八里大荆街。有巡司驻此。


(1)在浙江省乐清市北部、雁荡山东麓,东南濒乐清湾。面积57.8平方千米。人口6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荆,人口1.3万。以境内大荆山得名。元置大荆驿,明为岭后驿。清筑城池屯兵。1949年4月为黄乐县治,同年7月废。民国时置镇,1959年为乡,1958年后改公社。1980年复为镇,1992年东林、雁东、水涨乡并入。主产稻、甘薯。特产香鱼、茶叶。有牛郎山茶场。沿海海水养殖较发达。有啤酒、绣衣、草编、电力设备等厂。杭温、永乐公路经此。有舟山头埠海运港。风景名胜有接客僧、东石梁、石门潭等雁荡山景点。(2)在湖南省汨罗市东北部。面积42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荆街,人口3460。镇以驻地大荆街得名。为古驿道所经。明、清时为湘阴县东北最大市镇。抗日战争中被日军全部焚毁。1945年后建新街。1949年置大荆乡。1956年为三江乡,1958年改公社。1961年析置大荆公社,1984年改乡,1994年置镇。主产稻,并产西瓜、茶叶。特产“大荆无籽瓜”。有阀门、汽车修配、电子等厂。为市东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经此。(3)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北部。面积17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荆村,人口1840。传说古时此地紫荆丛生,并有大荆,故名。清代曾置镇;同治年间,西捻军与清军在此交战,老镇毁于兵火,南迁今址。1961年设大荆公社,1984年设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稻。为区北部农贸集市。洪箭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女娲城

    又名柳城。在今河南西华县西二十里都城岗村。《寰宇记》卷10陈州西华县:“柳城在县西二十里。古老传云女娲氏之都。本名娲城,魏邓艾营稻陂,时柳舒为陂长,后人因为柳城。”

  • 河背咀

    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南新城镇。1937年礼山县迁治于此。1952年县治迁至二郎店,改名大悟县。

  • 长乐坡

    一作长乐陂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万年县:长乐坡“在县东北十二里。即浐川之西岸,旧名浐坂,隋文帝恶其名,改曰长乐坡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宝十三年(754),“禄山之发长安也,上令高力士饯之

  • 岚皋县

    1917年改砖坪县置,属汉中道。治所即今陕西岚皋县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南部、大巴山北麓,南与重庆市毗邻。属安康市。面积 1851 平方千米。人口16.8万。辖8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

  • 柯拔国

    在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 “柯枝,或言即古盘盘国。宋、梁、隋、唐皆入贡。自小葛兰西北行,顺风一日夜可至。” 明永乐间,中官郑和赴西洋各国访问时,曾至此。“帝遣郑和赍印赐其王,因撰碑

  • 虾蟆塘

   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绥芬河下游东岸双城子南。清属宁古塔副都统。清曹廷杰 《西伯利东偏纪要》: “虾蟆塘在双城子东南八十三里强,即俄里三十七里。东南距海参崴俄里五十九里。其处为绥芬河入海门户,扼海参崴陆

  • 海藏寺

    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北。始建于晋,后经历代重修。现存主要建筑牌楼、山门、大雄宝殿为清代所建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》: 海藏寺 “在武威县城西北十里”。

  • 淮安州

    南宋端平元年 (1234) 改淮安军置,治所在淮安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淮安、宝应、盐城、建湖等市县地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升为淮安路。南宋端平元年(1234年)改淮安军置,治淮安

  • 黄墩

    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东十五里篁墩乡。《江南通志·山川五·徽州府》: 黄墩 “在府西三十里。晋新安太守黄积卒于官,子孙家此,故名。至今有墓存。明程敏政易为篁墩,以地多修篁,其说无据。梁程灵洗、唐朱师古皆

  • 虎口石

    在今江西吉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庐陵县: 虎口石,“ 《志》 云,在府北百三十里。石临赣水,高三丈,上一穴状如虎口。梁侯景之乱,交州刺史陈霸先将兵三万,越海赴难,景将立栅邀之,霸先以舟排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