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后宫

天后宫

原名天妃宫。俗称妈祖庙。在今福建泉州市南门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6)建庙祀莆田湄洲林氏女(海神)。明永乐五年(1407)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,奉旨修庙。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皆来祭祀祈祷。清康熙十九年(1680)统一台湾,泉州人施琅以此神显灵助阵,奏请进封天后,庙遂称天后宫。现存大殿、后殿、两翼亭子及东廊, 尚保存清初修理时的原貌。近年又重修山门、戏台等。天后宫现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(1)又称天妃宫、娘娘宫。在南开区古文化街中心。元始建,明、清重修、扩建。现存大殿、配殿、钟鼓楼、山门和幡杆等。“天后”为传说中护佑航海的安全女神,元代南粮北调,此地为海运和内河航运的中转站,元泰定三年(1326年)敕建天妃宫,以利漕运。“晓日三岔口,连樯集万艘”,“一日粮船到直沽,吴罂越布满街衢”是当时繁荣景象的写照。宫内为历代海祭中心,也是古代船工聚会娱乐之所,除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外,还经常有酬神演出。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天后诞辰,届时举办庙会,出动法鼓、高跷、重阁、狮子等民间游艺节目,通宵达旦,游人如潮。宫南、宫北大街亦为历代著名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。1985年整修,称“古文化街”。天后宫修复后,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。(2)原称天妃宫,俗称妈祖庙。在泉州市南门天后路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6年)建庙祀莆田湄洲海上女神林默。据《泉州府志》记载,庙址当时是“蕃舶客航聚集之地”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,奉旨修庙。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,皆来祭告祈祷。清康熙十九年(1680年)统一台湾,泉州人施琅以此神显圣助阵,奏请进封天后,庙遂称天后宫,特予春秋致祭。现存大殿、后殿、两翼亭子及东廊,尚保持清初修建时原貌。今又重修山门、戏台等,占地7200平方米,布局构筑颇堂皇。后殿立有婆罗门教式石柱两根,规格与开元寺现存石柱同。前殿原有清初所刻青石龙柱两根,为闽南石雕杰作,已移开元寺。天后宫现辟为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泉 州 天 后 宫


猜你喜欢

  • 他鲁浑河

    即塔尔浑河。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南特尔洪河,为艾不盖河东源。

  • 临夏县

    1928年改导河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。1950年迁治韩家集,即今治。在甘肃省中部、大夏河下游,西邻青海省。属临夏回族自治州。面积 1212 平方千米。人口37.6万,有汉、回、东乡、撒拉

  • 常乐镇

    ①隋开皇初废凉兴县置,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南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置常乐县。②即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常乐镇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 “张店镇” 条下: 平陆县西有 “常乐镇”。(1)在山西省平陆县西南部。面

  • 米扎山

    又作米占山。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之克***拉亚索扑卡山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5:乌苏里江“经(朱尔根)城西境稍北,有能兔北河自东合三水西北流经城之北境,而西来会。又西北,经西朱尔根城之北,有奴客

  • 邿城

    在今山东济阳县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济阳县 “新市城” 条下: “又县西二十五里有邿城,《志》 以为春秋时邿国也。”

  • 禄步镇

    即今广东高要市西北禄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 禄步镇在 “府西七十里。旧为禄步寨,明初改置巡司,洪武二十一年,自禄步上村迁于下村水口”。清仍于此设禄步巡司。在广东省高要市西部偏北。面积

  • 勐 (猛) 拉

    即今云南思茅市。版纳勐拉、勐往为明代车里宣慰司所辖十二版纳之一。

  • 陆凉州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落温千户置,属曲靖路。治所在今云南陆良县东北二十四里旧州。光绪《续云南通志》陆凉州:“风气和平,无严寒酷暑,四时花开不断。”明、清属曲靖府。清康熙八年(1669)迁治于卫城(

  • 乌热

   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东南一百五十里。“乌热”,藏语意为风啸山。是达巴宗牧民夏季牧场。1957年被印度军队侵占。

  • 岑水

    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翁源县:岑水“在县(治今翁城镇)北。源出羊径。一名铜水。可浸铁为铜,水极腥恶。两旁石色皆赤,不生鱼鳖禾稼之属,与曲江县胆攀水同源而异流,入英德县界,会于清溪水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