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西魏恭帝改南绛郡置,属建州。治所在绛县(今山西绛县南八里东南城村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翼城、绛县等地。北周属绛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) 废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绛州置,治所在正平县(今山西新
即大莹城。又作大营城。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中统三年(1262),“滨棣安抚使韩世安败宋兵于滨州丁河口”。即此。在今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西部。金代屯兵于此筑城,称大营城,又号
即今新疆策勒、和田二县境之玉龙喀什河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》:于阗“其河源所出,至于阗分为三:东曰白玉河,西曰绿玉河,又西曰鸟玉河。三河皆有玉而色异,每岁秋水涸,国王捞玉于河,然后国人得捞玉”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美阳县 (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杨林区永安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武功县及扶风县南部、乾县西北部地。北周建德三年 (574) 废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美
亦作真景堡。明置,属永昌卫。在今甘肃永昌县东二十里东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永昌卫 “乐善堡” 条下: “又真宁堡在卫东二十里。真宁驿亦置于此。”
西汉征和二年(前91)改广平郡置,治所在广平县(今河北鸡泽县东南)。五凤二年(前56)复为广平国。西汉武帝征和二年(前91年)改广平郡置,治广平县(今河北鸡泽县东南)。五凤二年(前56年)复改为广平郡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南苏鲁乡一带。清末为玉树二十五族之一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塞外贡马番族:“住牧三木冲地方苏鲁克族,距洞巴族一百余里。”
即今河北冀州市西南十里堤里王乡。民国 《冀县志》 图: 西南有堤里王村。
又作率水。即今黑龙江省青冈县东通肯河。源出小兴安岭,南流入呼兰河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太祖“以偏师伐泥厖古部跋黑、播立开等,乃以达塗阿为向导。沿帅水夜行袭之, 卤其妻子”。即此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义州置,治所在龙城县(后改岑溪县,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义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义州改置,治龙城县(今广西岑溪市东)。辖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