妫汭
古地名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釐降二女于妫汭。”孔安国传:“居妫水之汭,……汭,音如锐反,水之内也。”或以为系妫水与汭水的合称。
古地名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釐降二女于妫汭。”孔安国传:“居妫水之汭,……汭,音如锐反,水之内也。”或以为系妫水与汭水的合称。
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6化州: 特思山 “在吴川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旧经》云: 以峭然特起为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吴川县:特思山在 “县西南 (北) 七十里。山势特兀,为众山最”。
在今江西石城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石城县: 廖家山 “在县东三十里。峭拔幽邃,人迹罕到”。
①一名护牙山。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南六十里,与安徽郎溪县接界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伍牙山一名护牙山,“俗传伍子胥美齿牙,避楚至此,恐为人所识,以石击毁其牙, 山神为震,护之不毁,因名护牙”。②在今安徽
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归善县于此置内外管理巡检司。在今广东省惠东县东南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置内外管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山西夏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6夏县:“皇川在县东南五十五里中条山内,耆旧相传夏后离宫避暑之所。”
又作难河、那河。指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及嫩江流注之松花江。《魏书·勿吉传》: “初发其国,乘船泝难河西上,至太沵河。” 同书 《乌洛侯传》: “其国西北有完水,东北流合于难水。其地小水皆注于难,东入于海。
亦名高山。在今四川盐亭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盐亭县:“有负戴山。”《寰宇记》卷82盐亭县:负戴山“在县西一里。高二里。自剑门南来,过剑州入当县。其山龙盘虎踞,起伏四百余里至此却蹲。山有飞龙泉喷下,
①在今湖北通山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3兴国军:石牛潭“在通山。后唐南米仓米耗大半,占者曰,此石牛所啖,因凿其颐, 自是米不复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通山县:石牛潭在“县东五里。有石涧六十里,下流入于长
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唐县: 神和山 “旧名石河山。居民避兵于此得免,因改今名”。
①北周改平州县置,属遂宁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平昌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归仁县。②西魏废帝元年(552)置,为封统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南坪县白水江东岸安乐乡。隋属同昌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为扶州治。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