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孔望山

孔望山

①在今江苏东海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22海州朐山县:“孔望山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。《春秋》……云,此山与郯城相近,当是孔子之郯问礼之时,因登此山遂以名之。”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 引《舆地要览》:“孔子之郯问礼时,尝登此山,故名。”按,《明一统志》误以今连云港市海州锦屏山东北之故城山为孔望山,有著名的孔望山摩崖造像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②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7淮阳军下邳县:孔望山“在郯城乡。传云:孔子昔于此山登望”。


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南郊,锦屏山锦屏峰东北。相传孔子曾登此山观望大海,故名。山麓有龙洞碑刻。南麓西端有最为珍贵的汉代摩崖画像石刻,是中国最早的佛教艺术雕刻。雕刻手法以平面浮雕为主,也有一部分弧面浮雕,造型生动,风格古朴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顿桥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市临顿路北端。《吴地记》云: “吴王亲征夷人,顿军憩歇,宴设军士,因此置桥。” 宋朱长文 《吴郡图经续记》: “临顿者,亦吴时馆名也。陆鲁望 (龟蒙) 尝居其旁。”

  • 章丘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高唐县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水寨镇。大业初属齐郡。唐属齐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10章丘县: “取县南章丘山为名。” 北宋景德三年 (1006) 置清平军,移今章丘县

  • 五大夫城

    在今河北易县西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“易水出西山宽中谷,东径五大夫城南,昔北平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,子兴生五子,并避时乱,隐居此山,故其旧居,世以为五大夫城。”

  • 贮粮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宛丘县: 贮粮台 “在县南二十里。古老传云: (魏) 伐陈,于此筑台以贮粮,北临蔡水,下通江淮之利”。《清一统志· 陈州府二》: 贮粮台“俗呼平粮塚。其高二丈,大顷

  • 赵曲镇

    清置,属襄陵县。在今山西襄汾县北十五里赵曲村。

  • 界首县

    1946年豫皖苏边区改界首集置,治所即今安徽界首市。1948年改为界首市。旧县名。1953年由界首市改置。1959年撤销,与太和县合并改设首太县。1961年恢复界首县。1989年撤销,改设界首市。

  • 旧街

    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旧街乡。旧街东北古城村西有清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址。康熙五年(1666)移建新城(今宁安市),因称此地为旧街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东部。属旧街街道办事处,人口 6220。为原旧

  • 蒱溪县

    即临溪县。治所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五十里西来镇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作蒱溪县。

  • 小胡城

    即今山东德州市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4:小胡城,“唐初窦建德将王小胡亡命至贝州作乱,此城当其所筑”。唐元和十年(815)曾置长河县治此。

  • 安生原

    在今山西孝义市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引《旧经》称:“土地沃饶,有西河之美者,惟安生原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