崎头城
在今江西大余县东章江曲流处。《陈书·高祖纪》: 南朝梁大宝元年 (550) 高祖伐路养,进顿南康,“修崎头古城”,即此。
在今江西省大余县东章江曲流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年),陈霸先起兵讨侯景,自始兴北上至大庾岭,破蔡路养于南野,旋“修崎头古城,徙居之”,即此。
在今江西大余县东章江曲流处。《陈书·高祖纪》: 南朝梁大宝元年 (550) 高祖伐路养,进顿南康,“修崎头古城”,即此。
在今江西省大余县东章江曲流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年),陈霸先起兵讨侯景,自始兴北上至大庾岭,破蔡路养于南野,旋“修崎头古城,徙居之”,即此。
明洪武初置,后属郧阳卫。治所在今湖北房县东。后废。
在今河南郸城县东。《水经·沙水注》:“沙水又东积而为陂,谓之阳都陂。”
在今江苏射阳县南。1941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置盐东县治此。
在今广东阳山县北。《水经·洭水注》: “洭水又东南流而右与斟水合,水导源近出东岩下,穴口若井,一日之中十溢十竭,信若潮流,而注洭水。”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 引 《广东通志》: 斟水 “在县东二里。源出东
明置,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定番州: 通州关,“ 《志》 云: 在定番州东南百七十里”。
在今河北滦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滦州“横河”条下:“又有别故河,在州西北二里。发源州西北庙儿山,东南流,过岩山下,……下流俱注于滦河。”
即唐长安之大明宫。在今陕西西安市北二里龙首原上。龙朔二年 (662) 兴建,取殿后蓬莱池为名。后改名大明宫。咸亨元年 (670) 改为含元宫,武后长安元年 (701) 复改大明宫。杜甫有 《忆昔献赋蓬
明崇祯九年(1636)筑,即今贵州黔西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水西城“水西巢穴也。直贵阳府之北,旁多大山深箐,径路迂回,夷恃为险”。清康熙三年(1664)置黔西府。明崇祯九年(1636年
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羁縻可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。后废。
在今福建浦城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建宁府》: 南浦溪 “即建溪之上源也。源出浦城县西北渔梁山,南流经县城东,又绕而南,西南流入瓯宁县界,合建阳县之建溪水,曰双溪口。其下流总曰建溪”。在福建省北部。为闽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