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戎州

戎州

①春秋戎己氏邑。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哀公十七年(前478),卫庄公尝翦戎州,“戎州人攻之,大子疾、公子青逾从公,戎州人杀之。公入于戎州己氏”。后戎州己氏东迁至今山东曹县东南楚丘集。西汉置己氏县。

②南朝梁大同十年(544)置,治所在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,一说在今宜宾县西安边镇)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为犍为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戎州,移治南溪县(今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)。贞观四年(630)置都督府,州复移治僰道县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南溪郡,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戎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宜宾、南溪、雷波、金阳等市县以南,直至云南东川、宜良、个旧及贵州威信、水城、普安、兴义一带。长庆中移治南溪县。会昌二年(842)复徙治僰道县。次年金沙江大水,移治今宜宾市西北六里旧州坝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)改为叙州。

③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改大坝都总管置,属马湖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兴文县地。明洪武四年(1371)降为戎县。


(1)古邑名。春秋戎己氏邑。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。《左传》哀公十七年(前478年):卫庄公“入于戎州己氏”,己氏杀之而取其璧,即此。(2)州名。(1)北齐以丰州改名,治今山西省武乡县西北故城。北周废。(2)南朝梁大同十年(544年)置,治僰道县(今四川宜宾市西南。北周改名外江县,隋复故名,并移治今市)。隋大业初改为犍为郡,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为戎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宜宾、南溪、屏山等市县地。贞观四年(630年)置都督府。天宝时曾改名南溪郡。天宝以后,今金沙江以南所属羁縻州县地入南诏。唐代州治屡迁,武德治南溪县(今四川宜宾市东李庄镇),贞观复治僰道县,长庆又治南溪县,贞元再治僰道县。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改为叙州。(3)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升大坝都总管置,治今四川省兴文县。隶马湖路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兴文县一带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降为戎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肥桥

    亦作淝桥。在今安徽寿县北肥水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 三月,“上行视水寨,至淝桥,自取一名,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,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”。胡三省注: “淝桥,于淝水上为桥也。”

  • 五云山

    ①在今浙江义乌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义乌县:五云山“在县西四十里。五云溪出焉”。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五云山,“《旧图经》云:在钱塘县,约高百丈,周回一十五里,山中有真际院,岭

  • 丹水县

    秦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六十五里寺湾村。西汉属弘农郡。东汉还属南阳郡。西晋属顺阳郡。西魏为丹水郡治。北周属南乡郡。隋属淅阳郡, 大业十三年(617)省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属淅州。七

  • 福湖山

    ①又名魁龙山。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龙泉山之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“龙泉山” 条: “其南群峰连接,最著者曰福湖山。上有狮子峰,朱子勒‘魁龙’ 二字于石。”②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

  • 栅塘

   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东南,秦淮河上。唐许嵩 《建康实录》 卷6: 东晋太宁二年 (324) 王敦死,“王含、钱凤乃率余党,自栅塘西置五城造营”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 “栅塘在秦淮河上,通古运渎。”

  • 花矸屿

    即今台湾岛东北海域之花瓶屿。《海道针经·福州往琉球针》:“梅花开舡,用乙辰七更取圭笼长。用辰巽三更取花矸屿。”清《台湾舆图并说》光绪《全台舆图》:台湾岛东北有花矸屿。

  • 顶湖山

    即今广东肇庆市东北四十里鼎湖山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1肇庆府: 顶湖山 “山势雄峻,为一方之镇山。顶有湖”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 顶湖山“道书以为第十七福地,东北有飞泉洞,瀑布飞流如万斛珠。上有方石,

  • 沱埠渊

    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潜江县: 沱埠渊 “亦在县西南五里”。

  • 苏鄂公爷庙

    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。清为科尔沁右翼后旗驻地。

  • 禅春站

    元置,故址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北三道河附近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阿忽一百 (里) 禅春(站)。” 明改称善出站。元置,在今吉林省蛟河市东三道河子附近。明为善出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