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卫
明洪武四年(1371)置,直隶南京中军都督府。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。清废。
明洪武四年(1371)置,直隶南京中军都督府。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。清废。
明万历五年 (1577) 置,治所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西北老宝山城。清顺治十五年 (1658)裁。明万历五年(1577年)改吴淞中千户所置,治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西北老宝山城。清顺治十五年(1658年
在今山西浑源县南恒山下瓷窑峡中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悬空寺 “在浑源州南磁窑峡口。石壁巉岩,悬空结构,飞阁相望,下临无地。寺创自后魏,盛于元时,近增三殿,称奇观焉”。现存为明清建筑。1982年定为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湘乡县置,属天临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湘乡市。明初降为湘乡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湘乡县置,治今湖南省湘乡市。属潭州路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复降为县。
即今浙江嵊县西北隅城隍山南支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绍兴府: 剡山 “在嵊县北一里。昔秦始皇东游,使人凿此山以泄王气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嵊县: 剡山 “山巅为星子峰,稍下为白塔冈……水流山下,
即今浙江东部曹娥江的别称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元年(860),“(郑)祗德始令屯郭门及东小江”。胡三省注:“东小江出剡溪,至曹娥百官渡而东入海。”古水名。即今浙江省东部曹娥江。唐咸通元年(860年),
即今河南淮滨县西三十二里马集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咸丰五年(1855)四月,清兵“进抵马家集”,与代理息县知县会合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康乐县城南部、胭脂河西岸。胭脂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860,
一名安兴场。即今四川安县西南秀水镇。旧名臭水场,其名不雅,同治间改为秀水场。
在今青海久治县西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 “河行昆仑南半日,又四五日,至地名阔即及阔提,二地相属。”
苻秦置,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丹州:“后魏文帝大统三年,割鄜、延二州地置汾州,理三堡镇。废帝以河东汾州同名,改为丹州。”(1)古镇名。十六国前秦置,在今陕西省宜川县东北。西魏大统元年(53
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 思南府》: 琴德山 “林木苍翠,洞壑幽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