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谷安抚司
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威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理县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)废。
明永乐五年(1407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杂谷脑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年)改土归流,改置杂谷厅,二十五年改为直隶厅。
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威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理县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)废。
明永乐五年(1407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杂谷脑。清乾隆十七年(1752年)改土归流,改置杂谷厅,二十五年改为直隶厅。
西汉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全椒县。三国魏废。西晋复置,属淮南郡。东晋废。隋大业初改滁水县复置全椒县,属江都郡。唐属滁州。明洪武初废。十三年(1380)复置,仍属滁州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
即曲宗。在今西藏波密县东。
即个失蜜国。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拨逻勿逻布逻城 (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)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3: 迦湿弥罗国 “周七千余里,四境负山。山极峭峻,虽有门径,而复隘狭,自古邻敌无能攻伐。……伽蓝百余所,
即今江苏邗江县北槐泗镇。民国 《江都县新志》 卷2有槐子桥。
唐置,属羁縻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九圩乡那余村河口屯。北宋改为富力县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西南古郎。属环州。北宋属环州羁縻州,后属琳州羁縻州,约熙宁时废。
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北岸之井里汶。昔为中国船舶在爪哇岛的泊所之一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 有专条记述。
①北周改郢州置,治所在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隋大业二年(606)改为义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)改义阳郡复置,治所在义阳县(今信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、罗山二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义
即淅州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治所在内乡县 (今河南西峡县)。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北魏置,治析阳郡(治今河南省西峡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、内乡县一带。永安初改置淅州。
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兴国府置,属武昌府。治所即今湖北阳新县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、大冶、通山、阳新等市县地。1912年改为兴国县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改兴国府置,治今湖北省阳新县。属武昌府。辖境
即天生城。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天城乡流水村天城山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3谓:“相传昭烈驻兵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