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松江

松江

①古称笠泽。又名松陵江。即今江苏太湖尾闾吴淞江。晋顾夷 《吴地记》、庾阐 《扬都赋注》 与唐张守节 《史记正义》 等,皆以此为 《尚书·禹贡》三江之一。《后汉书·左慈传》: 曹操曰: “今日高会,珍羞略备,所少吴松江鲈鱼耳。” 李贤注: “松江在苏州东南,首受太湖。” 《通典》、《元和志》 吴县下皆有松江。北宋郏亶、单锷等水利书中 “松江”、“吴淞江” 已并称,“吴淞江” 或作 “吴松江”。元、明以后习称吴淞江,松江之名遂废。

②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眉州: 松江 “在州城东南。自蜀江分派,西南流绕州城,与醴泉江合,复入蜀江。江中有哭王滩。孟泉降宋入朝,国人哭送之于此,因名”。


(1)古水名。即今江苏、上海两省市境内之吴淞江。吴韦昭(《国语·越语》注)、晋郭璞(《水经注·沔水》引)、顾夷(《史记·夏本纪》正义引《吴地记》)、庾阐(《水经注·沔水》引《扬都赋》)皆以为“三江”之一。《后汉书·左慈传》“所少吴松江鲈鱼耳”,《陈书·侯瑱传》“与(侯)景战于吴松江”,此“吴松江”犹言吴地之松江,不是说江名叫吴松江。《通典》、《元和郡县志》吴县下皆有“松江”。北宋郏亶、郏乔、单锷等水利书中“松江”、“吴淞江”两名已并见,“吴淞江”或作“吴松江”。元、明以后习称吴淞江,松江之名遂废。(2)集镇名。在吉林省抚松县西部。松江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980。1936年建屯,名三道庙岭。1946年以附近松江河改今名。产人参。抚长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商代方国。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镇西南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 “晏子对曰: 昔爽鸠氏始居此地,季荝因之,有逢伯陵因之。” 杜预注: “逢伯陵,殷诸侯,姜姓。”古国名。商代方国。在今山东省青州市东北。《左

  • 波斯离

    在今伊拉克巴士拉之西,为古波斯湾沿岸主要港口之一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: “波斯离,境与西夏联属,地方五千余里。”

  • 龙庆州

    元延祐三年(1316)升缙山县置,属大都路。州治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延庆州:“(元)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生于此。”故名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延庆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废。元延祐三年(1

  • 延陵

    ①春秋吴邑。即今江苏常州市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季札封于延陵,故号曰延陵季子。”西汉置毗陵县。②西汉成帝刘骜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咸阳市北马家窑附近。《汉书·成帝纪》:绥和二年(前7),“葬延陵”。臣瓒

  • 万太县

    1931年1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万安、太和两县赣江东岸地析置,驻沙村(今江西泰和县东南沙村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34年11月废。1931年由万安、太和两县赣江东岸地析置。治沙村(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东

  • 楚望山

    在今湖北石首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石首县 “绣林山” 条下: “县西二里有楚望山,一名望夫山。相传昭烈泊舟江北沙浦,孙夫人于此望之。”

  • 答干砦

    在今贵州都匀市东三十八里。《清一统志·都匀府》: 答干砦,“明正德三年,官军讨都匀、清平叛苗,由杨安、答干、麦冲进,即此”。

  • 托克托县

    1912年改托克托厅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。1914年改属绥远特别区绥远道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54年划属内蒙古自治区。1973年迁今址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、黄河东岸。属呼和浩特市

  • 北关

    ①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海州:北关在“州(治今海州镇)北五里。或云,南宋时筑此,据险戍守,以保障州城。绍兴末,魏胜败金人于北关,是也”。②在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

  • 五领

    即五岭。今湘、赣和粤、桂等省区边境之越城、都庞、萌渚、骑田、大庾五岭的总称。《后汉书·吴祐传》:父恢为南海太守,欲杀青简以写经书,祐谏曰:“今大人越五领。”李贤注:“领者,西自衡山之南,东至于海,一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