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株树潭

株树潭

即今江西万载县西南株潭镇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 珠树潭巡司 “在万载县。明初置铁山界巡司,本朝乾隆三十年移驻于此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碗子城

    又作盌子城。在今山西晋城市南九十里碗城村。《元史· 察罕帖木儿传》: 至正十八年 (1358),“乃分兵屯泽州,塞碗子城,……以杜太行诸道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泽州 “太行山” 条: “州南九十里

  • 京口里

    在今江苏镇江市。《宋书· 武帝纪一》: “旭孙生混,始过江,居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。”

  • 钱家集

    即今江苏沭阳县东南五十四里钱集乡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: 钱家集 “在沭阳县东南。本朝乾隆二十七年,移县丞驻此”。即今江苏省沭阳县东南与淮安市交界的钱集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移沭阳县丞驻此。

  • 大珠山

    亦作大朱山。即今山东胶南市南大珠山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0密州诸城县:“古齐长城,东南自上大朱山起,至州南界二百五十里。”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一》:大珠山“又名玉泉山。山椒有石门,下有泉,迸若喷珠,名曰

  • 威海卫

    明洪武三十一年 (1398) 置,属山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山东威海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: 威海卫 “领左、右二千户所。卫城周六里有奇”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省入文登,移温泉镇巡司驻此。光绪八年

  • 大林寺

   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上,与西林、东林寺合称三大名寺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二》:上大林寺“在庐山西大林峰南。晋建。元末毁。明宣德中重建。寺前有宝树二,曲干垂枝,圆旋如盖。又中大林寺在庐山锦涧桥北,下大林寺

  • 化政郡

    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置,属夏州。治所在岩绿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,辖境相当今陕西榆林、佳县、横山等市县和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。西魏大统十二年(546)改名弘化郡。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年)置,治

  • 四望楼

    在四川万县市南长江滨。唐白居易《寄题杨万州四望楼》诗云:“江上新楼名四望,东西南北水茫茫。”

  • 龙纳城

    宋大理时置,在今四川会东县西南姜州乡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姜州:“乌蛮仲牟由之裔阿坛绛始居閟畔部,其孙阿罗仕大理国主高泰,是时会川有城曰龙纳,罗落蛮世居之,阿罗挟高氏之势,攻拔之,遂以祖名曰绛部。”

  • 弘农郡

    ①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)置,治所在弘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、宜阳以西的洛、伊、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、社川河上游、丹江流域。东汉以后辖境逐步缩小。灵帝刘宏避讳改为恒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