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桃源镇

桃源镇

在今山西吉县东北桃园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 “三垢镇” 条下: 桃源镇 “在州城东北六十里。路通隰州大宁县界”。


(1)在江苏省吴江市西南部、江苏省最南端、紫荇塘两岸。面积61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桃园,人口3000。1949年为桃源乡,因桥得名。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7年置镇。2001年青云镇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蚕茧、家禽等。有缫丝、纺织、印染、服装、食品、化工、建材等厂。桃震公路经此。(2)在福建省大田县西部。面积215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桃源,人口3510。地平田沃,如世外桃源,故名。明设桃源店巡检司。1956年设桃源镇,1958年设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甘薯、大豆、松、杉、竹。土特产有笋干、草席。建有8个水电站。有水泥、机械、酒厂和林果场。为县西部物资集散地。古迹有东岳庙、尤门亭。后茅公路经此。(3)在广东省鹤山市东北部。面积5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桃源圩,人口4200。清光绪年间建圩,因圩南古庙周围种有大量桃树,故称桃源圩。清属古劳都。1912年为鹤山县第一区,1954年改二区。1958年成立桃源公社,1959年并入龙口公社。1961年复桃源公社,1983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丘陵台地区。主产稻、花生、红烟,并产茶。有农机修理、毛织、制衣、制伞、塑料、制鞋、砖瓦等厂。325国道经此。(4)在广东省大埔县南部。面积77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桃星(上街),人口820。为县侨乡。境内瓷土丰富、质好,故清前称泥源,后称黎源。民国时桃源、象墩合并设桃源乡,属高坡区。建国后仍属高坡区,1958年属高坡公社。1961年析置桃源公社,1983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桃源河上游山地。主产稻。多水电站,并有多家瓷厂。有公路接茶上公路。(5)在广东省清新县西北部。面积246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桃源圩,人口1680。因处石灰岩山区,山清水秀,喻世外桃源,故名。1958年属上游公社,1960年属石潭公社。1961年析置桃源公社,1986年建镇。属石灰岩高丘陵山区。是广东省林业重点产区之一,有杉、松,并产柑橘、橙、桃、李、蚕茧及茶叶等。农产以玉米、稻为主。有陶瓷、石料、水果及木材加工等厂。镇区为附近农贸集市。有公路接107国道。燕子岩是游览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川溪

    在今广东澄海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澄海县:三川溪在“县北一里。又北一里有玉带溪流合焉。又有南港、北港及黄洲溪、新溪诸水,俱流注于三川溪,下流入海,居民资以灌溉”。

  • 萨拉吉克乌梁海旗

    清康熙间置,属唐努乌梁海部。旗府驻地在今俄罗斯克孜尔一奥尔达州巴耳加津一带。古旗名。清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置。为唐努乌梁海所属五旗之一。驻地在今俄罗斯克孜尔-奥尔达州巴耳加津一带。宣统三年(19

  • 东平郡

    ①南朝宋改东平国为郡,属兖州。治所在无盐县(今山东东平县东南)。北齐废。②北魏泰常中置,属济州。治所在范县(治秦城,今河南范县东南旧城)太和末废。建义中复置。北齐废。③北齐改泰山郡置,治所在博平县(今

  • 桂溪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清水县置,属南宾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垫江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桂溪县: “以陇右有清水县,名同,改为桂溪,以县界桂溪为名。” 乾元初属忠州。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废入垫

  • 曲硐镇

    亦作曲洞。即今云南永平县南十里曲硐回族乡。清同(治)光(绪)间及民国初,永平县曾两度迁治于此。在云南省永平县中部。面积221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曲硐,人口 5500。相传村后小狮山

  • 蓝岭

    在今湖南蓝山县北四十里。岩洞甚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1桂阳军: 蓝岭 “在平阳,跨蓝山县界,故曰蓝岭”。

  • 岭表

    即岭南。唐代指今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。唐萧昕 《送桂州刺史序》 云: “居五岭之表,控两越之郊。” 《新五代史·刘隐世家》:唐末 “唐世名臣谪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孙,或当时仕宦遭乱不得还者

  • 武定道

    1925年由济南道分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惠民县 (今山东惠民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惠民、阳信、无棣、乐陵、利津、沾化、滨州、商河、垦利、东营等市县地。1928年废。

  • 鸭子湖

    在今江苏姜堰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泰州: “鸭子湖在州南二十里。周二十五里。东通运河,西接济川河。”

  • 伯阳县

    北魏置,属清水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苗谷水“南出刑马山,……东径伯阳城南,谓之伯阳川。盖李耳西入,往径所由,故山原畎谷,往往播其名焉”。隋开皇中改为秦岭县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