梧桐岭
在今福建福州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天福四年 (939),闽王昶 “出北关,至梧桐岭”,为众所杀。即此。
古山名。在今福建省福州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四年(939年)闽王昶出北关,至梧桐岭,为众所杀,即此。
在今福建福州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天福四年 (939),闽王昶 “出北关,至梧桐岭”,为众所杀。即此。
古山名。在今福建省福州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四年(939年)闽王昶出北关,至梧桐岭,为众所杀,即此。
本名姜家疃。即今山东莱阳市南姜疃镇。民国 《莱阳县志》 乡镇图: 县南有姜疃镇。
在今江苏溧水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府溧水县: 胭脂河 “其地有胭脂冈,因名。明洪武中,议通苏、浙粮运,命崇山侯李新凿开胭脂冈,引石臼湖水,会于秦淮,以为运河。永乐初废”。
①在今广东新会市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会县:“南有沙村巡检司,本治大神冈,后迁仙洞村,又迁长沙村,后复故治。”②即今广东开平市北长沙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肇庆府开平县:“东南有沙冈巡检司,本治沙冈村
①即今四川达县南赵家镇。清乾隆 《达州志》 卷1: 赵家场 “在州南方,去城九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开县南赵家镇。清咸丰 《开县志》 卷3: 赵家场 “离城四十里”。
即洛阳殿。在北魏平城西苑内,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下皇庄一带。《魏书·抱嶷传》 载:嶷为泾州刺史,“将至州,高祖饯于西郊乐阳殿,以御白羽扇赐之”。
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置,属建昌卫。治所在今四川布拖县。雍正六年(1728)改为阿都正长官司。
北宋置羁縻州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后废。
1913年改大关厅置,后属云南滇中道。治所即今云南大关县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在云南省东北部。属昭通市。面积1802平方千米。人口25万。辖1镇、10乡(含1回族彝族苗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翠华镇。因
即今广西横县西南南乡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又名思贤堂。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内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6:“思贤堂,旧名思贤亭,以祠韦应物、白居易、刘禹锡,后改曰三贤堂。绍兴二十八年,郡守蒋璨建。三十二年郡守洪遵又益以王仲舒及范文正公二像,更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