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思陵
南宋高宗陵墓。在今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。
南宋高宗陵墓。在今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。
即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八里黄河北岸钟銮城村。元时为漕运中转站。《元史·食货志》:“运粮则自浙西涉江入淮,由黄河逆水至中滦旱站,陆运至淇门(今河南浚县西南),入御河(今卫河),以达于京。”后以劳费不赀,
即今山东潍坊市西北三十六里高里镇。清乾隆 《潍县志》 有高里集。
北宋置,属扶风县。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岐阳村。
西汉置,属济南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旧口。西晋永嘉后省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复置,属齐州。大业初属齐郡。唐属淄州。北宋景德元年(1004)移治济阳城(今邹平县北孙镇),金移治今邹平县。元属济南路
春秋时邾地。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 襄公四年 (前569),臧纥 “侵邾,败于狐骀”。杜注: “狐骀,邾地。鲁国蕃县东南有目台亭。”即“骀上”。《左传》襄公四年(前569年):“邾人、莒
1930年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库尔勒市。1944年升为库尔勒县。1930年由焉耆县所属库尔勒分县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库尔勒。1944年升县。
即沈黎郡。治所在筰都县(今四川汉源县东北)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元鼎六年(前111)南越破,杀筰侯,以“筰都为沈犁郡”。
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后属羁縻穹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即今广东曲江县西北犁市镇。清同治《韶州府志》 卷11曲江县有犁步墟。
在今河南邓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邓州:“五陇山在州城西,山有五堆连接,因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