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县
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北五里。北魏属河北郡。后废。
②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改大阳县置,为河北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二十里三门峡水库淹没区。隋属河东郡。唐属陕州,天宝三年 (744) 改为平陆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芮城县西。因县在河之北,故名。属河东郡。十六国后秦至北魏太和十年(486年)为河北郡治。北周移治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旧平陆。为河北郡治。天宝三载(744年)改平陆县。
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北五里。北魏属河北郡。后废。
②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改大阳县置,为河北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二十里三门峡水库淹没区。隋属河东郡。唐属陕州,天宝三年 (744) 改为平陆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芮城县西。因县在河之北,故名。属河东郡。十六国后秦至北魏太和十年(486年)为河北郡治。北周移治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旧平陆。为河北郡治。天宝三载(744年)改平陆县。
①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完县:龙池“旧有灌溉之利,今湮”。②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安邑县:“龙池在县南二十里,与盐池相近,一名黑龙潭。姚暹渠涨溢,往往自苦池灌注于
在今河北衡水市东二十里留仲村。清于此设堡。
在今黑龙江省方正县西北,有方正泡水。县以此名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混同江“又东北入三姓城界,又东方正泡、弹弓泡、蒲萄泡、横头泡、黄泥河、楚山泡诸水自南次第来注之”。旧泡东西长二里,产鲤鱼、长蛤。
明置,属越嶲卫。在今四川甘洛县西北海棠镇。
①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讷桑特。②又称东路中右旗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塔木察格布拉格。③清雍正
即今新疆塔里木河支流阿克苏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拨换城,一曰威戎城,曰姑墨州,南临思浑河。”
在今湖北天门市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过三澨,至于大别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7景陵县:三澨水在“县南三十里。出京山县西七十里之磨石山,流入县界,东注于蒿台湖。或以为即《禹贡》之三澨也,亦曰三汊口”。
即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六十五里井家山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北魏太延五年(439),“蠕蠕犯塞,遂至七介山,京师大骇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右玉县西南。北魏太延五年(439年),柔然敕连可汗闻魏伐姑臧,乘
即今河北蠡县东南二十八里洪善堡乡。明嘉靖 《蠡县志》 市: 有洪善堡。
一名嵬山。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九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泽州端氏县有 “隗山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