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邑
一作雒邑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 载: 武王灭商以后,“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”。故址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。周公在平定武庚的叛乱后营建的成周,亦称洛邑,或称新邑洛,故址在今洛阳市附近。
一作雒邑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 载: 武王灭商以后,“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”。故址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。周公在平定武庚的叛乱后营建的成周,亦称洛邑,或称新邑洛,故址在今洛阳市附近。
即直城门。汉长安城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西面的中门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1: “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。《汉宫殿疏》 曰: 西出南头第二门也,亦曰故龙楼门。门上有铜龙。本名直门。王莽更曰直道门端路亭。”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党州置,治所在善劳县(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七十里党州村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市西北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党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党州改名,治善劳县(今广西玉林市西北党州)
北魏永安中置,属建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孝义市境。北齐废。
清雍正十年 (1732) 设驿站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东。西清 《黑龙江外纪》卷2: 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所设台站中有 “集尔玛大”。
在今陕西洛南县西北,与商州市、蓝田县交界处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丹水县: “水出上雒冢领山。” 又上雒县: “ 《禹贡》 雒水出冢领山。”《水经·丹水注》: “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,一名高猪
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升绥德军置,治所在绥德城 (今陕西绥德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绥德、清涧、米脂、子洲等县地。元属延安路。明属延安府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 升为直隶州。1913年改为绥德县
即乌常泛。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北五十里。《晋书·慕容德载记》:慕容德“置盐官于乌常泽”。即此。
古又名西汉水、渝水、阆中水、巴水。在今四川省东部,为长江支流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汉水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。” 源出甘肃东南的秦岭山系,汇为西汉水; 及四川西北岷山系,汇为白龙江。于四川广元市西南
在今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清湖桥附近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13: “取癸辛方向,其门巷曰癸辛街。” 宋末学者周密居所,著 《癸辛杂识》 六卷于此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改平夷所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西郊旧城山。明杨慎《滇程记》:“自贵州普安州亦资孔驿七十里而达平夷,自此西望,山平川豁,因以为名。”为贵州西入云南的冲要。弘治七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