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州卫
明洪武九年 (1376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。清顺治十年 (1653) 改为海城县。
明洪武九年(1376年)置,治海州故城(今辽宁海城市)。属辽东都司。后废。
明洪武九年 (1376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。清顺治十年 (1653) 改为海城县。
明洪武九年(1376年)置,治海州故城(今辽宁海城市)。属辽东都司。后废。
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北大岘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),北魏元澄统军“寇东关、大岘、淮陵、九山……魏人拔关要、颍川、大岘三城”。在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北大岘山上。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年)北魏元
又作听邦、腾邦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东南 一百零六里处。门语地名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、定 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①一名花姑山。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9宁国府: 麻姑山 “在宣城县三十五里。高袤与敬亭山等。麻姑修道于此飙举,有仙坛、丹灶存焉。《九域志》 云,亦曰花姑山”。②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。
唐开元二十八年(740)置,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米亚罗镇。天宝八年(749)徙云山郡治此,改为天保郡。
明嘉靖六年 (1527) 设,属合浦县。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公馆镇。清于此设把总驻防。
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南龙潭坝镇。清同治《涪州志》卷1:龙潭子在“治西南百二十里。诸溪水汇为黑潭,阴深可畏。相传龙窟其中,下流复潴潭二,旱久不涸,巨鱼见,则灾异生,北流合梨香溪”。龙潭坝以此名。
即今浙江衢县西南三十四里后溪镇。清嘉庆《西安县志》卷9:城南有后溪街。
即今江西临川市东南二十里流坊。明弘治《抚州府志》 卷6: 临川县六都有刘坊市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2: 临州县东南有流坊墟。
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湾头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23引阮升之记: “吴王濞开此沟,通运至海陵仓,北有茱萸村,以村立名。”
北宋大中祥符四年(1011)置,属河中府。治所在荣河县(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村)。熙宁元年(1068)废。北宋大中祥符四年(1011年)置,治荣河县(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荣河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万荣、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