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淮水

淮水

①即今淮河。《禹贡》: “海岱及淮惟徐州,淮沂其乂……浮于淮泗达于河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南阳郡平氏县: “ 《禹贡》 桐柏大复山在东南,淮水所出,东南至淮浦入海,过郡四,行三千二百四十里。” 源出河南桐柏山,东流经河南、安徽,原在江苏北部独流入海。金代以后下游为黄河所夺,现由洪泽湖,经宝应湖、高邮湖,在今江苏江都县入长江。

②古水域名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丹阳郡陵阳县:“桑钦言淮水出东南,北入大江。” 又庐江郡: “金兰西北有东陵乡,淮水出。” 此淮水出于陵阳东南,金兰 (古泾县的变音) 西北,北入大江,当在今安徽青阳县与黄山市、石台县相接处,为今青通河与陵阳河的混称,并上接于今青弋江上游太平湖,构成一条水陆相接的南北交通路线。《水经》 以金兰为县,在大别山区; 《水经注》 以淮水为灌水之误,均不确。

③即今江苏南京市之秦淮河,为长江支流。六朝时建康 (今南京市) 城南淮水阔达数十丈,夹淮立栅。西则顺流而下出大江,东则溯流而上径破冈渎通三吴。《元和志》 卷25上元县: 淮水 “源出县南华山,在丹阳、湖孰两县界,西北流经秣陵、建康二县之间入于江。初,王敦抅乱,王导忧将覆族,使郭璞筮之,曰: ‘淮水绝,王氏灭。’ 即此淮也”。唐以后因旧传秦始皇通此河,改称秦淮河。

④即潍水,亦即今山东境内潍河。上源为久台水和浯水,北流经高密市东。至潍坊市东南接纳汶水,北流经昌邑市东,北流入海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琅邪郡朱虚县: “东泰山,汶水所出,东至安丘入维。”又,灵门县下: “壶山,浯水所出,东北入淮。” 又,横县下: “故山,久台水所出,东南至东武入淮。”“” 皆指潍水。

⑤亦作维水。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南维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房陵县: “淮山,淮水所出,东至中庐入沔。” 《水经·沔水》: 沔水 “又东过中庐县东,淮水自房陵县淮山东流注之”。

⑥即今广东惠阳市北淡水,为东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: 淮水在 “府南百里,亦曰上下淮水。源出府西南梧桐山,东流受李溪水、米塘水,至鼓角山折而北流,有麻溪水来合焉,北流注于西江”。


古水名。(1)即今淮河。(2)即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。六朝时淮水在建康(今南京)城南阔数十丈,岸上立栅,水上置浮航二十四,西则顺流而下出大江,东则溯流而上可径由破冈渎通三吴。唐以后因旧传秦始皇凿通此河,遂改称秦淮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安府

    明嘉靖四十五年(1566)改龙州宣抚司置,属四川布政使司。治所在盘龙坝(今四川平武县)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龙安府“取龙州安辑之义也”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、青川二县及江油市、北川县部分地。1

  • 郃阳

    一作合阳。战国魏地,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文侯 “筑合阳”。即此。汉时置郃阳县。即“合阳”。

  • 大漳镇

    清置,属永福县。在今福建永泰县东。

  • 长冲关

    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在今贵州龙里县西十七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龙里卫:“又西有长冲关。”

  • 顺阳镇

    金废顺阳县为镇,属穰城县。在今河南邓州市西三十里。后复为县。

  • 挹江门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城西北、中山北路出城处。1921年建,初名海陵门。1931年改称挹江门。

  • 望云 (雲) 岭

    在今广东龙门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增城县: 望云岭 “下有九淋水,虽天时晴霁,亦有云气覆其上”。

  • 北涪镇

    亦作北背镇。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长江北岸百汇乡,为往来要冲。清同治《涪州志》卷1:罗云里有北背镇。

  • 禄卑江

    在今云南通海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河西县: “禄卑江在县西五十里。一名沾夷江。源自新兴州流经县境,东入于曲江。”

  • 讲武台

    ①一名讲武堂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3晋阳县:“讲武台在县西北十五里。显庆五年置。”②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千秋门外之杨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开封府祥符县:讲武台“宋太宗所筑”。③即尚书台。在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