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源县

清源县
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清徐县。大业二年 (606) 省入晋阳县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后属太原府。清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 废。1912年复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1952年与徐沟县合并,改设清徐县。

②唐圣历二年 (699) 置,属武荣州。治所在今福建仙游县西北。后属泉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仙游县,并移治今仙游县。

③1925年由开原、铁岭、新宾、海龙、柳河、东丰、西丰等县部分地区析置,属奉天省东边道。治所在八家子 (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)。1928年改为清原县。


(1)古县名。武周圣历二年(699年)置,治今福建省仙游县西北。属泉州,寻属武荣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仙游县,并移今治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清徐县。属并州。大业初省入晋阳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,开元十一年(723年)属太原府。五代及宋、金不改。元属冀宁路,明属太原府。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省入徐沟县,降为清源乡。1912年由徐沟县清源乡复置,治今山西省清徐县清源镇。1915年并入徐沟县,改设县佐。1917年复置。1952年与徐沟县合并为清徐县。(3)旧县名。1925年由兴京、开原、柳河、海龙、铁岭等县析置,治八家镇(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)。以清河之源地得名。1929年因与山西省清源县重名,改名清原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奶子山

    即今吉林蛟河市东奶子山镇。有吉敦铁路蛟奶支线至此。

  • 望奎县

    1917年改望奎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在双龙城 (今黑龙江省望奎县)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中西部。属绥化市。面积2247平方千米。人口47.9万。辖7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望奎

  • 柯水

    即今浙江东部钱塘江下游支流曹娥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上虞县: “柯水东入海”,即此。

  • 大复山

    在今河南桐柏县东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南阳郡平氏:“桐柏大复山,淮水出。”注引《荆州记》曰:“桐柏淮源涌发,其中潜流三十里,东出大复山南,山南有淮源庙。”

  • 高陇市

    即今湖南茶陵县东北六十里高陇镇。《徐霞客游记·江右游日记》: “惟黄雩之水最大,俱从东转西,合于小关洲之下,西至艻子树下而胜舟,至高陇而更大云。” 清移视渡口巡司于此。

  • 枝江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其地夷敞,北拒大江,江沱枝分,东入大江,县治洲上,故以枝江为称。”东汉改为枝江侯国,三国魏复为枝江县。东晋移治今枝江县西南百里洲。唐初属

  • 通望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阳山县置,属洪源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岸。乾元元年(758) 属黎州。后迁治今汉源县。北宋庆历六年(1046) 废入汉源县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阳山县置,治今四

  • 高望城

    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南三十里高旺村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 太康初,伐吴,王浑遣 “李纯据高望城”。即此。北宋置高望镇,属乌江县。又名高旺镇。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西南高旺镇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西晋太康元年(

  • 堰桥镇

    即今江苏无锡市北三十里堰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无锡县图: 西北有堰桥 (镇)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无锡县北有 “堰桥镇”。并记: “堰桥距治三十里,北界江阴县,商业最繁盛。”在江苏省无

  • 盲仔峡

    北江小三峡之一。在广东省北部英德市区南北江上。又称浈阳峡、真阳峡。因英德县旧称浈阳,故名。长约7千米。两岸为砂岩山地,海拔450~630米。峡多怪石,有牯牛滩、龙头硬、鳖背、狮角等,舟常遇险。宋曾凿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