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珍珠潭

珍珠潭

在今湖北兴山县南昭君故里附近回水沱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 珍珠潭 “在兴山县南一里。俗传昭君涤妆,遗珠于此,故名”。


在湖北省兴山县城南郊宝坪村昭君故里附近回水沱。香溪至此突然急转南流,河底复有清泉涌出,形成回水深潭。据说昭君入京应选,临别故乡时,曾在此河岸伫立沉思,眷恋乡土,离情辘辘。行前临潭照影,挹泉涤妆,将头上颗颗珍珠撒落潭中,从此“珍珠潭”闻名于此。清人乔守中《珍珠潭》诗:“澄澈在中央,潭深夜有光。明妃留胜迹,此地涤新妆。月色三秋白,溪流万古香。”当晴日斜照,潭水金波闪烁,五色缤纷;每投石潭底,则水花飞溅,如串串珍珠,跳跃水面。待至秋高气爽,月白风清之夜,岚光月影倒映潭中,故有“珠潭秋月”之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拉多宗

    又作拉妥、拉托克、纳夺。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东北拉多。“拉多”,藏语意为神雷。原西藏地方政府置,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东北拉多。1960年与昌都宗合并,改置昌都县。

  • 浅水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沮河北岸。东汉废。②北魏置,属赵平郡。治所即今陕西长武县北五里浅水村。西魏大统十四年 (548) 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沮河北岸。属上郡。东汉

  • 乌云山

   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凤阳县:乌云山在“府东南六十里。亦名乌雾山。以山多濛雾也。与定远县接界”。

  • 沧水

    源出今湖南常德市南沧山,东北流至汉寿县西与浪山水合,称为沧浪水。《清一统志·常德府一》 “沧浪水”条引《府志》:“沧、浪二水合流出沧港入江。”

  • 大泉塘

    在今新疆阜康市东五十里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2乌鲁木齐:阜康塘“至大泉塘五十里”。

  • 洛口

    ①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十里,淮河南岸洛河镇。古为洛河入淮之口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洛涧北历秦墟,下注淮,谓之洛口。” 《梁书·武帝纪》: 天监四年 (505) 二月,“遣卫尉卿杨公则率宿卫兵塞洛口”。即

  • 岱屿

    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南海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晋江县 “洋屿” 条下: 岱屿 “在府东南六十里,突起海中,介于石湖、北镇两山之间”。

  • 黄花镇

    ①即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五十二里黄花城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昌平州: 黄花镇在 “州北八十里。有城。元置千户所于此。当居庸、古北二关之中,北连四海冶,拥护陵寝,为京师后户”。②北宋于故黄花县置,属梁泉

  • 鲖陂

    在今安徽阜阳市南,北流入颍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 (焦陵) 陂水北出为鲖陂。” 会贞按: “陂水北出者,别流,自今阜阳县南北流绕城下注颍,已湮。”又称三丈陂、三严水。在今河南省平舆县东。久堙。

  • 保山县

    明嘉靖三年 (1524) 置,为永昌府治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明谢肇淛 《滇略·版略》 保山县: “以治西有太保山名。” 1913年改永昌县,1914年复名保山县,属云南腾越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