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益州

益州

①西汉元封五年 (前106) 置,为十三州刺史部之一。东汉刘熙 《释名》 卷2: “益,阨也,所在之地险阨也。” 东汉应劭 《地理风俗记》 云: “疆壤益广,故名益州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折多山、云南怒山、哀牢山以东,甘肃武都、两当,陕西秦岭以南,湖北郧县、保康西北,贵州除东边以外地区。王莽改为庸部。公孙述改为司隶校尉。东汉复为益州,治所在雒县 (今四川广汉市北)。中平中移治绵竹 (今德阳市东北黄浒镇),初平中复移治雒县,兴平中移治成都 (今成都市)。东汉以后辖境缩小。隋大业三年(607) 改为蜀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益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蜀郡,至德二载 (757) 升为成都府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降为益州。端拱元年(988) 复为成都府,淳化五年 (994) 又降为益州,嘉祐四年 (1059) 又改为成都府。州境有成都平原,自秦汉以来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。诸葛亮 《隆中对》 称: “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。”

②十六国西秦置,治所在漒川城 (今甘肃迭部县境)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元熙元年 (419),“冬十月,以尚书右仆射王松寿为益州刺史,镇漒川”。

③北魏景明初改梁州置,治所在仇池郡洛谷城(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两当、成县、礼县以南和陕西凤县、留坝、略阳三县地。正始初改为南秦州。

④即西益州。北魏正始中置,治所在东晋寿郡(今四川广元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、旺苍等市县及青川县东部地。梁大同中改为黎州,西魏改为西益州,废帝三年 (554) 改为利州。

⑤唐渤海国置,属率宾府。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 (海参崴) 附近渤海古城。辖境约当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(海参崴) 一带。辽废。

⑥辽置,属黄龙府。治所在静远县 (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万金塔乡东北西小城子古城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县北部。后废。


(1)西汉置,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。别称刀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市大部,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。东汉治雒县(今四川广汉市北)。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(今四川德阳市东北)。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(今四川成都市)。隋开皇初废,三年(583年)复置。大业元年(605年)改蜀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益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复改蜀郡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又改成都府置益州,治成都、华阳二县(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相当今成都市及周围地区。端拱元年(988年)复改成都府。淳化五年(994年)又为益州,后复为成都府。(2)辽置,治静远(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万金塔附近)。金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护密勒城

    指护密国都城。在今阿富汗东北喷赤河西岸之伊什卡希姆。《旧唐书·高仙芝传》:天宝六载(747),高仙芝伐小勃律,“至特勒满川,即五识匿国也。仙芝乃分为三军:……仙芝与中使边令诚自护密国入,约七月十三日辰

  • 札藏寺

    清建,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三十里湟水南岸。民国《湟源县风土调查录》:“札藏、福海二寺,寺僧系蒙古种族,附近有田地百数十石。”

  • 清华园

    ①在今北京市西北清华大学内。清初名熙春园,咸丰年间改名清华园。1908年为游美学务处。1911年改名清华学堂,后又扩建圈入万春园和长春园的西南隅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。②在今北京市西北海淀。明武清侯

  • 阿速古儿千户所

    元置,属水达达路。治所在今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附近。辖境相当今乌苏里江流域。明废。

  • 河屯镇

    北宋置,属新繁县。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二十五里河屯乡。

  • 荆河

    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汝阳县: 荆河 “源出天中山。汇悬瓠池水,经城北大堤外,东流六十里,南入澺水”。

  • 吴家坟

    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。明《万历武功录》卷12《花大列传》:花大等“犯三岔河,西沙岭迤南吴家坟”。即此。

  • 也迭儿河

    今蒙古国色楞格河上源伊德尔河。元《圣武亲征录》:“汪可汗至土兀剌河,其子亦剌合鲜昆自也迭儿按台河来会父军”,乃蛮将乘其不备,掠其部众。《元朝秘史》作“额垤儿·阿勒台·别勒赤儿”,指两河合流处,在克烈部

  • 玉海楼

    在今浙江瑞安市区东北金带桥畔。建于清光绪十四年(1888),是清经学家、文字学家孙诒让的藏书楼。原有藏书八九万卷,以多名家批校本,孙衣言、孙诒让父子手批手校本、瓯郡乡土文献而著称。孙氏亡故,藏书多散失

  • 平康水

    今四川黑水县东北小黑水河。《元和志》卷32当州平康县:“显庆中因古平康城置,在平康水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