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盐泉县

盐泉县

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潾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绥定府二》:盐泉废县 “ 《旧志》: 盖因盐井为名”。八年 (625)废。

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析魏城县置,属绵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南一百十里玉河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83盐泉县: “以地有盐井,民得采漉,为四方贾售之地。《蜀都赋》 云: ‘家有盐泉之井’,取此为名。”天宝初属巴西郡,乾元初复属绵州。元废。

③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尹州。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八十四里黑井。天宝后废。

④唐武德九年 (626) 置,属秦州。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西二十里。贞观元年 (627) 改名夷宾县。

⑤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属南通州。治所即今云南盐津县。八年 (634) 属贤州,旋废入抚夷县。


古县名。(1)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四川省大竹县南。属潾州。旋废。(2)唐武德三年分魏城县置,治今四川省绵阳市东南盐井坝。属绵州。地有盐井。元废。(3)唐贞观五年(631年)析石门县置,治今云南省盐津县附近。属南通州。八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洗药 (藥) 池

   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升山上。宋陈襄 《和陈大卿游升山》 诗有 “闻欲引泉添洗药,未应夺我凤凰池”。②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罗浮山上。东晋葛洪有《洗药池》 诗。

  • 资坵镇塘

    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一百一十四里资丘镇东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长阳县西有资坵镇。1980年滑坡,徙于桃山今址。

  • 宁古塔城

    清初建,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旧街乡。清吴桭臣《宁古塔纪略》:“相传昔有兄弟六人,各占一方,满洲称六为宁古,个为塔,其言宁古塔,犹华言六个也。”顺治十年(1653)设宁古塔昂邦章京与副都统于此。康熙元

  • 西冈湖

    在今江西分宜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分宜县:西冈湖“在县北二里。广六十丈,灌田数百亩”。

  • 古都县

    唐置,属谅州羁縻州。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谅山一带。后废。

  • 大赤水

    即今陕西华县西三十里赤水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与竹水合,水南出竹山,北径媚加谷, 历广乡原东, 俗谓之大赤水, 北流注于渭。”

  • 白帝山

   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长江北岸白帝城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(巴东郡治)白帝山城周回二百八十步,北缘马岭,接赤岬山。其间平处,南北相去八十五丈,东西七十丈。又东傍东瀼溪,即以为隍。西南临大江,闚之眩目,惟

  • 龙平山

    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赵州:“龙平山在州东北宋子城之西。相传山木高耸,一日风雨骤至, 龙过而夷其半, 因名。”

  • 延平门

    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南的一门。隋初建。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陈家庄以南。

  • 宜沟镇

    在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五里。明崇祯八年(1635) 筑城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河南省汤阴县西南部。面积151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宜沟,人口 8850。因宜师沟流经此地得名。1958年建公社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