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桥河
①在今河北保定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清苑县:石桥河在“府南二十里。自满城县方顺河东流经此,入黄狗窳。俗名梁头河。合于清苑河”。
②亦名石硚场。在今四川达县西北石桥镇。乾隆《达州志》卷1:石硚场“在州西方,去城一百六十里”。清有经制外委驻守。
③在今陕西华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华州:石桥水“源出马岭山,北流入渭。旧有石桥跨其上,水因以名。亦曰小石桥水”。
①在今河北保定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清苑县:石桥河在“府南二十里。自满城县方顺河东流经此,入黄狗窳。俗名梁头河。合于清苑河”。
②亦名石硚场。在今四川达县西北石桥镇。乾隆《达州志》卷1:石硚场“在州西方,去城一百六十里”。清有经制外委驻守。
③在今陕西华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华州:石桥水“源出马岭山,北流入渭。旧有石桥跨其上,水因以名。亦曰小石桥水”。
指今广西东兰县境之红水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东兰州: “东南有隘洞江,一名都泥江,又名红水河,又名乌泥江。”
在今广东番禺市东石碁(棋)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二》:石基村“在番禺县东南九十里。本朝乾隆四十七年设永靖营,置游击防守”。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石基。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于此设永靖营,并置游
一名班姬山。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四十里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2: 班妃山,“ 《图经》 云: 隋炀帝东征,于山上置班姬庙”。
唐代在浪穹诏地置,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洱源县大部地。天宝后废。唐初置,治今云南省洱源县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洱源县一带,属姚州。后废。
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羊角镇。民国《涪陵县续修涪州志》卷2:羊角碛滩在“武隆司北二十里。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初九日山崩成滩,乱石綦布,亘五、六里,江势抱碛转狭处,壅水高数丈,悍湍汹涌,秋涸险绝,半涨亦恶,上下
即今台湾省桃园县西北南嵌溪。清乾隆间范咸 《重修台湾府志》 卷1: 南嵌港 “自竹堑至南嵌,俗云九十九溪,内多一溪十数弯折者,潮过小凤山,至南嵌社,南受查内山水,东受关渡门水,西入海”。
即今贵州荔波县西北方村乡。清有县丞驻此。民国时改置县佐。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休传》:孙亮废孙琳,使孙楷、董朝迎休,“武卫将军恩行丞相事,率百僚以乘舆法驾迎于永昌亭,筑宫,以武帐为便殿,设御座”。即此。
即今广东宝安县东北平湖镇。清康熙《新安县志》卷3:有平湖墟。
在今陕西平利县西七十余里。《明史·李自成传》:崇祯七年(1634),“自成等陷于兴安之车箱峡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