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祁门县

祁门县

唐永泰二年(766)改昌门县置,属歙州。治所在今安徽祁门县西石山坞。《元和志》卷28祁门县:“以县东北一里有祁山”,因名。大历五年(770)移治今祁门县。北宋宣和三年(1121)属徽州。元属徽州路。明属徽州府。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在安徽省南部。属黄山市。面积 2257 平方千米。人口18.6万。辖7镇、1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祁山镇。汉为黟县地,以有巨石夹流水,相对似门,称为阊门。唐永泰元年(765年)方清起义,置阊门县,以为守备,次年被镇压。唐以县北有祁山,改名祁门县,治祁山,属歙州。《文献通考》记载:以其县东北有祁山,西南有阊门,乃合名祁门。北宋末属徽州。元属徽州路。明、清属徽州府。1914年属芜湖道,1928年直属安徽省,1949年属皖南行署区徽州专区。1952年属安徽省徽州专区。1956年属芜湖专区。1959年黟县并入,1961年黟县析出复置,属徽州专区。1971年属徽州地区。1987年为黄山市辖县。地处皖南山地西南部、阊江上游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玉米、油菜籽、小麦、大豆。林产以松、杉、毛竹、茶叶为主,祁门红茶有名,为安徽省林业基地之一。产瓷土有名,唐代以来即为景德镇瓷器主要原料基地。工业有陶瓷、制茶、竹木加工、建材、电子、机械、化工等。皖赣铁路斜贯东南,慈张公路横穿中部,大青公路纵贯北部。名胜古迹有太平军题字、阊江双桥、文峰塔和牯牛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浮司

   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一百二十里罗浮镇。其南即十三都司城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兴宁县西北有罗浮司。

  • 玄墓山

    即邓尉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光福镇附近。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8:玄墓山“相传郁泰玄葬此,故名”。

  • 林家甸

    又作林家店。即今黑龙江省林甸县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2: 林甸县 “距省治东南一百五十里,旧名林家甸”。

  • 头围

    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北头城镇。清为头围堡,属噶玛兰厅。后属宜兰县,有县丞驻此。1945年设头围乡。1950年改头城镇。又作头围堡(街)。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北头城镇。清嘉庆元年(1796年),福建漳浦人吴

  • 黄峒山

    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修仁县: 黄峒山 “在县南二十里。山深险”。

  • 还乡河

    古巨梁水。源出今河北迁西县东南,西南流经丰润、玉田,至天津市宝坻县入蓟运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还乡河“在县西北七十里,汇诸山溪之水,流径县西。一云源出黄山,西南流入丰润县界,为便水之上源。成化

  • 杨家店

    ①即今河北迁安县西二十里杨店子镇。民国《迁安县志》卷3市集有“杨家店”。②即今山东蓬莱市东南六十里杨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③即今河南息县东北二十四里杨店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4:咸丰十一年(1861)

  • 平戎砦

    北宋置,在今陕西志丹县东北九十里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延安府:平戎砦“地本杏子河东山,绍圣四年赐名”。

  • 石马隘

    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北石马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石马隘在“县东四十里。路通潮州府程乡、平远县”。

  • 绵 (緜) 诸道

    西汉改绵诸之戎置,属天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四十五里社棠镇。东汉废。北魏改置绵诸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