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海子
即阿拉克湖。在今甘肃玉门市北花海乡。为赤金河所汇。
即阿拉克湖。在今甘肃玉门市北花海乡。为赤金河所汇。
即石镜镇。在今浙江临安县城东南二里。北宋初改石镜镇为石鉴镇。《新五代史·吴越世家》:“唐乾符二年,浙西裨将王郢作乱,石鉴镇将董昌募乡兵讨贼。”
东汉末、三国吴时称为京城,后称京口。即今江苏镇江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: “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,孙权自吴理丹徒,号曰 ‘京城’,今州是也。十六年迁都建业,以此为京口镇。” 《方舆胜览》卷3镇江府:
隋大业元年(605)升井研镇置,属陵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井研县南来凤乡。《元和志》卷33井研县:“井研盐井在县南七里。(井研)镇及(井研)县皆取名焉。”三年(607)属隆山郡。唐武德初属陵州,四年(621
在今越南同登县东北,广西友谊关之南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 宣德二年 (1427),柳升征安南黎利,“升进薄倒马坡,陷殁”。
即今台湾省高雄县 (凤山市)。清乾隆五十三年 (1788) 凤山县自左营迁此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 被日本侵占后,县废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此设高雄县。
本西汉鹑孤县,东汉改为鹑觚县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东北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64引 《周地图记》 曰: “秦使蒙恬北筑长城,又于北原筑城,以觚奠酒而祭,有鹑飞止觚上,因以名县。”西魏大统中移治今
①北宋徽宗赵佶陵墓,南宋初葬于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。后更名永祐陵。②在今山西大同市北方山上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北魏太和十四年(490),“葬文明太皇太后于永固陵”。
俗称百峰山或北峰山。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:古兜山“在新会县西南八十里。最高峻,东与厓山相峙,西与新宁县百峰山相连,有峰曰汤瓶咀”。古称百峰山,当地称北峰山。在广东省台山市与江门市
又作巨蔑水、巨昧水、洱水、渳河、具水、瀰水,即今山东境内弥河。源出临朐县沂山西麓,北流径临朐县东,又北经青州市东,又东北流径寿光县界,东北入海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“巨洋水即《国语》所谓具水矣,袁宏谓
亦曰高家镇。明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丹徒市西四十里高资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西北部,北临长江。面积198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资,人口7000。因高资港得名。清设镇。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