萯阳宫
一作倍阳宫。秦惠文王时建,在今陕西户县西南二十三里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 甘露二年 (前52),“冬十二月,行幸萯阳宫,属玉观”。又 《东方朔传》: 武帝微行数出,“长杨、五柞、倍阳、宣曲尤幸”。颜师古说: “倍阳,即萯阳也,其音同耳。”
又作倍阳宫。战国秦文王建。在今陕西省户县西南。秦始皇迁太后于此。西汉建元三年(前138年)、甘露二年(前52年),武帝、宣帝皆出巡至此。
一作倍阳宫。秦惠文王时建,在今陕西户县西南二十三里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 甘露二年 (前52),“冬十二月,行幸萯阳宫,属玉观”。又 《东方朔传》: 武帝微行数出,“长杨、五柞、倍阳、宣曲尤幸”。颜师古说: “倍阳,即萯阳也,其音同耳。”
又作倍阳宫。战国秦文王建。在今陕西省户县西南。秦始皇迁太后于此。西汉建元三年(前138年)、甘露二年(前52年),武帝、宣帝皆出巡至此。
北周置,属临汾县。故址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北二十六里泉掌镇。
西晋太康四年 (283) 以温麻船屯置,属晋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霞浦县南古县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复置,移治连江北,即今福建连江县治。属泉州。同年改名连江县。古县名。西晋
一名三家步店。即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三汊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一》:三家步店“在孝感县东三十里。即三汊埠也”。
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烟墩乡椗次村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波府定海县: 碇齿隘 “在舟山所西五十里。去岑港密迩,与外港相对,倭贼易于登犯,嘉靖中为戍守要地。三十七年……设伏于碇齿”。在今浙江省舟山
在今湖北潜江市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潜江县“潜水”条下:“县东三十里有芦洑河,即汉水分流处。《志》云,汉水自石城北三十里分流为芦洑河,经县东南,复入于汉,故名潜江。”
一名老君庙。在今河南鹿邑县东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陈留郡谷阳县“有老子庙”。《水经·阴沟水注》:“水又北径老子庙东。”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真源县:“有老子祠,天宝二年曰太清宫。”
在今江苏常熟市虞山西麓。黄公望(1269—1354),本姓陆,名坚。平江常熟 (今属江苏) 人; 出继永嘉 (今属浙江) 黄氏为义子,因改姓名,字子久,号一峰、大痴道人等。善画山水,师董源、巨然。晚年
清顺治三年(1646)置,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。驻地在嘎海庙(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苏木)。1914年划归察哈尔特别区,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49年并入东部联合旗
清置,即今四川富顺县西南十五里邓井关镇。自流井、贡井盐舟出关,在此查验,为富顺水陆通衢,濒溪市聚之冠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二》:邓井关“在富顺县南十五里。本朝乾隆二十三年设县丞驻此”。
商、西周封国。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毕原。《左传》:昭公九年(前533),“王使詹桓伯辞于晋,曰: ‘我自夏以后稷,魏、骀、芮、岐、毕,吾西土也。’”商末周文王子封国。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;一说在今西安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