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营镇

西营镇

即今山西襄垣县北西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“下良镇”条下:西营镇“在县北四十五里,与沁州武乡县接界”。


(1)镇名。(1)在山西省襄垣县北端。面积57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营,人口 2670。东晋大兴二年(319年),石勒筑城于城底村北,西营即城西之兵营。为上党重镇。1949年属襄垣五区。1954年属下良乡,1956年建西营乡,1958年属下良公社。1959年析置西营公社,1984年改镇。漳河北源纵穿镇境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。盛产党参、花生。有采煤、建材、造纸等厂矿。有公路南通县城、北达武乡县。有后赵石勒城遗址、八路军总部旧址。(2)在山西省交城县东南隅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营,人口 7460。春秋时期为平陵县兵营而得名西营。1949年属交城九区,1950年属七区,1953年属营儿乡,1956年为西营乡,1958年属火箭公社,1959年改称西营公社,1984年改镇。地处太原盆地边沿。主产小麦、棉花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,盛产蔬菜。有酿造、编织。有阀门、化工、农药、造纸、木器、铸造、复合肥料等厂。公路接307国道。(3)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南部。面积126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营,人口 1000。唐朝建村,传唐太宗李世民征东到此,安营扎寨,此为西营,故名。1949年设历城县西营区,1957年改乡,1959年改公社,1985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杏、苹果、梨、柿子等。有锅炉、制药、织带、胶帽、石料等厂。济临公路经此。(4)在陕西省白河县西部。面积95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鲶鱼套,人口360。镇以境内西营村得名。1949年设西营乡,1958年设公社,1984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朱良乡合并设西营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,盛产生漆、木耳、猕猴桃、天麻、油桐、核桃。有公路通县城。(2)集镇名。在河北省大名县城东北部。营镇回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730,回族占33%。唐司马宗德元及夫人死于此,取村名宗固,后以村民乐善好施改名善乐营。村扩大为东、西两村后,此村居西,又为集镇,因名西营镇。漳河在此注入卫河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屠宰业发达。有米面加工等厂。通简易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全节镇

    北宋置,属温江县。在今四川温江县西北镇子乡。

  • 兰台

    一名南台。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4郢州:兰台“在州城龙兴寺西北。旧传楚襄王与宋玉游于兰台之上,清风飒然而至,王披襟当之。即其地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 认为此台殆属附会。

  • 向城镇

    金置,属临沂县。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向城。在山东省苍山县中部偏西。面积63.19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城,人口1.2万。原为西周向国地。1950年设向城区,1958年属文峰公社。1963年

  • 龙骧水

    在今湖北黄陂县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东会龙骧水口,水出北山蛮中,江之左有武口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7黄陂县:龙骧水“在县南七十二里。相传晋龙骧将军王濬率舟师伐吴,屯军于此”。因名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

  • 良田屯堡

    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属保安州。在今河北怀来县(沙城)西北良田屯村。

  • 焦岭关

    即蕉岭关。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北,与江西上饶县接界。

  • 北南阳郡

    北魏改宣义郡置,为襄州治。治所在北平县(今河南方城县东南)。北齐废。北魏改宣义郡置,治北平县(今河南方城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方城县一带。北齐废。

  • 均州

    ①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恒州置,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均水一带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)废。②隋开皇五年(585)改丰州置,治所在武当县(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)。《寰宇记》卷143均州:“因界内

  • 李家台

    ①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南一百九十里李家台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开原县图:东南有李家台。②亦称李台集。即今山东阳谷县西南李台乡。旧属朝城县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舆图志》:朝城县东南有李家台。

  •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

    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福建行中书省置,治福州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清称福建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