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集
即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里西集镇。清于此设义仓,为香河县入京要道。
集镇名。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南部、龙河北岸、枣滕公路两侧。西集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407。该村始建于春秋时期,因地处古盟台西,名西暨,后演称今名。有砖瓦、面粉、大理石、食品、人造板、家具、轧钢、五金电料、橡胶制品等厂及建筑公司、农业综合服务公司。枣滕公路贯穿村境。村中有唐代普照寺,内有明代贾三进碑文手迹,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井。
即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里西集镇。清于此设义仓,为香河县入京要道。
集镇名。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南部、龙河北岸、枣滕公路两侧。西集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407。该村始建于春秋时期,因地处古盟台西,名西暨,后演称今名。有砖瓦、面粉、大理石、食品、人造板、家具、轧钢、五金电料、橡胶制品等厂及建筑公司、农业综合服务公司。枣滕公路贯穿村境。村中有唐代普照寺,内有明代贾三进碑文手迹,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井。
即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江龙镇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5镇宁州:“东南至普定县江龙场界三十五里。”“江龙”系布依语音译,意为山梁上的寨子。
①北齐天保三年(552)置,治所在昌化县(今山西离石县)。北周建德六年(577)改为石州。②隋开皇四年(584)置,治所在隰川县(今山西隰县)。次年改为隰州。(1)北齐天保三年(552年)置,治昌化县
即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店子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景州东光县:半壁店“在县北。正德中流寇犯境,官军御却之于半壁店,即此”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南皮县图:东北有半壁店。在今河北省东光县北。《明通鉴》:明正
北宋置,属临沂县。疑即今山东临沂市东北相公镇。
即六门堤,亦名鹿门堤。在今河南邓州市西三里。《水经·湍水注》:“湍水又径穰县为六门陂。汉孝元之世,南阳太守邵信臣,以建昭五年断湍水,立穰西石堨,至元始五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,故号六门堨也。溉穰、新野、昆
①在今福建闽侯县西北,盘踞闽侯、闽清、古田、罗源四县境。旧名象骨律,五代王闽改今名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8福州 《景物上》: 雪峰 “在侯官。暑月犹有积雪,王审知曰,可名曰雪峰”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0
西汉元朔六年 (前123) 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五十六里博望镇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 注: 颜师古曰,“取其能广博瞻望”。故名。西晋属南阳国。南朝宋永初后废。古县名。
元至正中改永宁路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。明洪武四年(1371)降为永宁安抚司,移治今四川叙永县东城。八年(1375)复升为永宁宣抚司,属四川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、古蔺二县及
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三十里。一名朝阳山。又名留翎礸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 引 《华阴县志》: “世传杨伯起葬时,大鸟落毛于此。”
在今剑阁县北剑门关之北大仓坝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清水“又东南径小剑戍北。西去大剑三十里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2益昌县:“小剑故城在县西南五十一里。小剑城去大剑戍四十里。”为入剑阁必经之地。《魏书·肃宗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