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谷水

谷水

①一作縠水。即今浙江钱塘江及其上游兰江、信安江和江山港。

②即今浙江钱塘江支流衢江,秦汉称谷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大末县:“谷水东北至钱唐入江。”

③古获水下游经今安徽砀山县北,有谷水上承砀陂东北流来会, 自此以下通称谷水,东至今江苏徐州市入泗水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东至彭城,日中,大破汉军。汉军皆走,相随入谷、泗水。”即此。

④即今河南渑池县南渑水及其下游涧水。东流至洛阳市西注入洛河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六经》:傅山“其西有林焉,名曰墦冢,谷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洛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黾池县:“谷水出谷阳谷,东北至谷城入雒。”《水经·谷水注》:“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,东北流历黾池川,……又东北径函谷关城东。……又东涧水注之。……自下通谓之涧水,为谷水之兼称。”东周王城于谷、洛二水合流处东北岸。《国语·周语》 载,周灵王时,“谷、洛斗,毁王宫”,即此。东汉、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都洛阳,曾导谷水,使东出王城北,合缠水东注为阳渠,经洛阳城(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,东至偃师市东南入洛。隋复故道。近世改称上源为渑水, 自渑池县东合涧水以下称涧河。

⑤即今湖北谷城县段之汉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谷城县:汉江“或曰汉水在县境内亦曰谷水”。


①古松江之别称。即今江苏南部及上海西部的苏州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 引《吴记》:“一江东南行七十里,入小湖,为次溪, 自湖东南出,谓之谷水。”《吴地记》:华亭县“地名云间,水名谷水”。云间、谷水皆松江地区之别名。

②又名砀水。在今江苏徐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“谷水亦在州南。《图经》:睢水自谷熟而支分,其东出者曰谷水,又东北合于泗水,故有谷泗之称。”

③即今安徽淮水支流谷河。自今河南新蔡县流入安徽临泉县南境,经阜南县南,至颍上县西之南照镇入淮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(谷)水上承富水,东南流,世谓之谷水。”

④即今河南罗山县东之竹竿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谷水南出鲜金山,北流,瑟水注之。……谷水东北入于淮。”

⑤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之石羊河。源出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,东北流经武威市,又东北经民勤县南入白亭海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姑臧:“南山,谷水所出,北至武威入海,行七百九十里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忒里葛山

   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南部洮儿河上源北特尔根山。《金史·宗浩传》载,宗浩自泰州(今黑龙江洮南附近)率军北伐广吉剌、合底忻等叛部(其地皆在今呼伦湖、贝尔湖东),“至忒里葛山,遇山只昆所统石鲁、浑滩两部,击走

  • 三音诺颜旗

    即赛音诺颜旗。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所属二十四旗之一。驻地即今蒙古国前杭爱省海尔汗都兰。

  • 卢吾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宋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东境。后废。

  • 祁口

    亦作沶口。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南。是祁水(今安家河)注入夷水(今蛮河)之口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郃传》:“与司马宣王击孙权别将刘阿等,追至祁口,交战,破之。”

  • 红城子堡

    明置,即今甘肃永登县东南红城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“在平番县东南七十里。城周三里。本朝初设把总,属固原镇。乾隆四十七年添设守备,改凉州镇庄浪协辖。”

  • 忠门镇

    清置,属莆田县。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忠门镇。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部、笏石半岛中部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忠门,人口900。唐林蕴,旌表“忠烈”,其后代居此,故名。1949年设忠门

  • 苇湖

    又称阿雅尔淖尔。即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南玛纳斯湖。

  • 王药城

    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滨河。北齐时戍守处。《周书·武帝纪下》:北周建德四年(575),“齐王宪及于翼、李穆等所在克捷,降拔三十余城,皆弃而不守。唯以王药城要害,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。正寻以城降齐”。在今河南

  • 紫竹林

    ①原为天津城东南海河西岸一小村名。清咸丰十年 (1860) 天津开港后,法国强划租界地于紫竹林,其旁为英、美租界; 至 90年代末,德、俄、日又在海河两岸划定租界,因此泛称为 “紫竹林租界”。光绪二十

  • 金文作 “”。 西周畿内国。 姬姓。 在今陕西户县西。《尚书· 周官》: “成王既伐东夷,肃慎来贺, 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。” 《敔簋》、 《辅师��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