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赤城山

赤城山

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赤城堡:赤城山“山石多赤。《志》云:古赤城在北山,坐据高险,最得形胜,盖即此山矣”。

②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乌喇特》:赤城山“在旗(治所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)西北一百里。蒙古名五蓝拜星”。

③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六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8天台县:赤城山“在县北六里。孔灵符《会稽记》云:赤城山,土色皆赤,状如云霞,悬溜千仞”。唐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”,即指此。

④即青城山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三十里。南宋陆游《将之荣州取道青城》诗云:“倚天山作海涛倾,看遍人间两赤城。”自注:“青城山一名赤城,而天台之赤城乃余旧游。”

⑤一名宝屏山。在今四川蓬溪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5遂宁府:赤城山“在蓬溪县东二里。国清观居其上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蓬溪县:赤城山“中峰蔚然,左右环拱,上有高台五层, 山皆赤土”。


(1)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,为天台山南门。因土色皆赤,状似云霞,望之似雉堞,故称。唐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诗:“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”(2)即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的别名,为道教名山。南宋陆游诗有“看遍人间两赤城”句,自注云:“青城山一名赤城,而天台之赤城乃余旧游。”参见“青城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强侯国

    西汉初置,属巨鹿郡。故址在今河北武强县西南旧城村。《汉书·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高帝六年 (前201) 严不识以击鲸布功,封 “武强侯”。后废。西晋于此复置武强县,仍以武强故城为名。

  • 朝霞岭

    在今湖北咸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大田所: 朝霞岭 “在所东五十余里。巍峨高耸”。

  • 多陈驿

    在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万州:多陈驿在“州东五十里。《舆程记》:州城北有万全驿,又东北四十里,为多陈驿。又北四十五里,接会同县界之温泉驿”。

  • 即“幽”。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南。古邑名。又作豳。商、西周邑。在今陕西省旬邑县东北。

  • 施公山

   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五十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一》: 施公山 “在镇海县 (今宁波市镇海区) 西北九十里。北瞰大洋,商舶往来,地极险要。元设巡司于此。 明时置烽��山上”。

  • 厂头

    在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三十五里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:厂头“相传为韩世忠屯兵处”。

  • 三峡镇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西南三峡镇。旧名三角涌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称三峡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三峡镇。在台湾省台北县西南部、台北盆地南部边缘。面积191.5平方千米。人口约5.6万。清乾隆初年始

  • 七泽

    古时对楚地诸湖泊的泛称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:《子虚赋》曰:“臣闻楚有七泽,尝见其一,未睹其余也。”南朝宋颜延之《登巴陵城楼》诗:“三湘沦洞庭,七泽蔼荆牧。”古时对楚地诸湖泊的泛称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

  • 清水江

    ①即今广西武鸣县中部武鸣河。源出马山县古零乡,南流经武鸣县,西流入隆安县境,注入右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思恩府: 清水江 “在府北。东南流,城中有通津水、桥利水俱流合焉,下流会于大榄江”。②即今广

  • 天泽山

    在今陕西安塞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安塞县:天泽山“在县(今沿河湾镇)东五里。上有天泽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