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新设治局
1939年由可鲁德令哈地方设置,驻可鲁沟 (今青海德令哈市西南可鲁沟)。1946年撤销,并入乌兰县。
1939年由可鲁德令哈地方设置,治今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南可鲁沟。1946年撤销,并入乌兰县。
1939年由可鲁德令哈地方设置,驻可鲁沟 (今青海德令哈市西南可鲁沟)。1946年撤销,并入乌兰县。
1939年由可鲁德令哈地方设置,治今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南可鲁沟。1946年撤销,并入乌兰县。
明初置,在今江西临川市城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:守御抚州千户所“在府治东南。洪武初置卫,寻改为所”。
在今广西博白县南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博白县:大虫岩“在县南百余里,临大江。常有虎伏其下”。
唐置,寄治朔方县界。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。唐羁縻都督府。以回纥部族置,始建年代及地域无考。永淳、垂拱时突厥、铁勒相继叛唐后,侨治夏州朔方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界,属夏州都督府。
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元江军民府:因远山“下有泉,为仲夷溪,分溉田亩,东流入礼社江”。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附近。《文选》 卷27谢玄晖 《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》 诗,李善注引 《水经注》 曰: “江水经三山,又幽浦出焉。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,故曰版桥浦。” 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
杜洛周之都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普通六年(北魏孝昌元年,525)八月,“魏柔玄镇民杜洛周聚众反于上谷,改元真王,攻没郡县,高欢、蔡儁、尉景及段荣、安定彭乐皆从之”。北魏上谷郡治居庸县
在今江西泰和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6吉安府:天柱冈“在泰和县南二十里。屹若天柱,正当县治”。
在今甘肃秦安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》:束龙峪“在秦安县西北十里。峪中有水,居民引以溉田。其阴有洞产煤,远近取给”。
即北洋。今江苏射阳县南境北洋岸。
即今四川奉节县东之草堂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白帝城“东傍东瀼溪,即以为隍,西临大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夔州府奉节节县“大瀼水”条引《舆地纪胜》:“公孙述于东瀼水滨,垦稻田东屯,东屯稻田水畦延袤,可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