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长桥

长桥

①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漳水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三年(782),马燧等讨田悦,“诸军屯于漳滨,田悦遣其将王光进筑月城以守长桥……悦将王光进以长桥降”。

②又名蛟桥、荆溪桥。在今江苏宜兴市城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2宜兴县:“长桥在县城前二十步。……按陆澄《地理书抄》云:袁府君,后汉人也,造此桥。即晋周处少时斩长桥下食人蛟,即此处也。其桥有一十三间。”

③又名利往桥、垂虹桥。在今江苏吴江市东二里。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中:“吴江利往桥,庆历八年,县尉王廷坚所建也。东西千余尺,用木万计。萦以修栏,甃以净甓,前临具区,横截松陵,湖光海气,荡漾一色,乃三吴之绝景也。桥成,而舟楫免于风波,徒行者晨暮往归,皆为坦道矣。桥有亭,曰垂虹。”

④在今江苏吴江市南二十里八坼镇。元、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二》:八赤镇“在震泽县南二十里。元置长桥巡司于此。明因之。今裁”。

⑤在今陕西凤县东北。《宋史·宁宗纪》:南宋开禧三年(1207),“四川宣抚副使司参赞军事杨巨源与金人战于长桥,败绩”。即此。


(1)在今江苏省宜兴市南荆溪上。《晋书·周处传》:“南山白额猛兽,长桥下蛟”,即此。唐李郢《邵博士溪亭》:“只去长桥三十里,谁人一解枉帆过。”北宋元丰中改为荆溪桥。(2)在今河北省临漳县东古漳水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二年(781年),马燧等诸军讨田悦,“屯于漳滨。田悦遣其将王光进筑月城以守长桥”,诸军涉渡,田悦败走,“王光进以长桥降”,胡注:“长桥,在漳水上”,即此。(3)本名利往桥。北宋庆历八年(1048年)建,筑亭其上,名为垂虹,故又名垂虹桥。苏舜钦《诗》:“长桥跨空古未有,大亭压浪势亦豪”。俗因名长桥,在今江苏省吴江市东吴淞江上。南宋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,金兵渡淮,议断吴江桥以拒,而知平江府洪遵持不可,遂未行,即指此桥。 (4)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北。《宋史·宁宗纪》:南宋开禧三年(1207年),“四川宣抚副使参赞军事杨巨源与金人战于长桥,败绩”,即此。(5)即“宝带桥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旺

    即今天津市东南中旺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青县图:东有中旺。

  • 月波驿

    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月波乡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6宜宾县:月波水驿“在治西北三百四十里”。

  • 竹台市

    即竹塔市。在今湖南耒阳市东竹市镇。

  • 小梁河

    即大盈江。在今云南梁河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腾越直隶厅》:小梁河“在南甸司东北三十里。有二源:一出腾越赤土山麓,一出缅箐山麓,至南甸合为一,西南流经南牙山下曰南牙江,又南经干崖东云笼山麓,为安乐河,亦名云

  • 临泽镇

    古为临泽县治。北宋属高邮县,即今江苏高邮市东北六十八里临泽镇。在江苏省高邮市东北部。面积118平方千米。人口6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泽,人口6000。因靠湖荡沼泽得名。南朝宋曾置临泽县,宋有临泽镇。1

  • 京兹

    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肥城市西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八年 (前555),晋侯伐齐,入平阴,“荀偃、士丐以中军克京兹”。杜注: “京兹,在平阴城东南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肥城市西。鲁襄公十八年(前5

  • 双溪寨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崇安县:双溪寨在“县西北四十五里。即双溪水口也。其南十余里为四渡寨,旧尝设兵戍守”。

  • 三纳拉巴

    一作三巴。即今西藏比如县东南白嘎区那如乡驻地色那贡巴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5载:“三纳拉巴族,属下五十户,东至达隆宗(边坝),南至俄喀,西至拉哩(嘉黎),北至加树边噶尔。”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

  • 高阳荡

    在今江苏如皋市东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通州》: 高阳荡 “西接运盐河,东通海。一名祥符河。久淤”。

  • 汉阳乡

    在今陕西勉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褒中县有汉阳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