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丘山
即今山东招远市东北之罗山(骡山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莱郡曲成:“阳丘山,治水所出。”即此。
即今山东招远市东北之罗山(骡山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莱郡曲成:“阳丘山,治水所出。”即此。
古岛屿名。即今印度尼西亚班达群岛。以产肉豆蔻著名,故亦称肉豆蔻群岛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有专条记述。
在今贵州遵义市城边。元大德间建护国寺,清咸丰年间毁。光绪十二年 (1906) 重建,改名湘山寺。1980年整修。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以回廊联结左右禅房。殿内塑有大佛和十八罗汉像。寺宇宏伟壮观。
明弘治中置,即今辽宁灯塔县西北柳条寨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: 柳寨堡 “在司北。旧为柳条寨,宏治中,始增置营堡于此”。
在今湖南永州市东一里潇水河中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》 引 《旧志》: 香零山 “在县东潇水中。山中所产草木,当春皆有香气”。
北齐置,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齐置,治今河南省商城县西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商城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3兖州府:芦泉“在东平州东北三十里。元行省尚书严实尝引水构亭为游观之所”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芦泉山,“《府志》:相传唐尧陵在山之麓,今改祀濮州。左右峰峦拱峙,
1913年改甘孜州置,属四川边东道。治所即今四川甘孜县。以甘孜寺而名。“甘孜”藏语意为“洁白美丽”。次年属川边特别区。1936年红军二、四方面军会师后,在此召开“甘孜会议”。1939的属西康省。195
在今安徽濉溪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十年(869)七月,“康承训克临涣,杀获万人,遂拔襄城、留武、小睢等寨”。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境内。唐咸通十年(869年),康承训攻庞勋,进克此寨。
指四川南部地区。清代置川南永宁道(下川南道),辖叙州府及泸州、永宁、资州三州。范围大致包括今宜宾、仁寿、资阳等市县以南地区。民国初改为四川永宁道。地区名。在四川省南部。范围大致包括今自贡、泸州、内江、
即今青海平安县(平安镇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西宁镇:平戎堡“在卫东七十里,有平戎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