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阳县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为南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北綦江北岸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8南川县引 《寰宇记》 曰: 隆阳 “取西永隆山为名”。先天元年 (712) 避讳改为南川县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重庆市綦江县北,为南州治。先天元年(712年)改名南川县。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为南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北綦江北岸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8南川县引 《寰宇记》 曰: 隆阳 “取西永隆山为名”。先天元年 (712) 避讳改为南川县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重庆市綦江县北,为南州治。先天元年(712年)改名南川县。
又作瑞洪镇。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北瑞洪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余干县: “西有瑞虹镇,在鄱阳湖滨。”
亦作凯歌河。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 (秀山河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邑梅洞长官司: 凯过河在 “司西北二十里。源自乌罗三洋溪流出,会买赛河,东入辰州大江。旁有凯子砦,行者于此过渡”。
西夏筑,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南马衔山。
即今四川普格县。民国 《西昌县志》 卷1: 普格场在 “县东南一百五十里”。1945年于此置普格设治局,1952年改为普格县。
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北北屏乡。清道光《城口厅志》卷3:老鸦口“在厅北七保,七十里。通陕西兴安府要路”。
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北羊尖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常熟县:扬尖市“在县西北四十里。西接无锡,北通江阴界”。
一名伏恭河。在今湖北随州市西。《周礼·职方》: 河南曰豫州 “浸曰波、溠”。《左传》: 庄公四年 (前690),“令尹斗祁、莫敖屈重除道梁、溠”。《水经·涢水注》: “有溠水出 (随) 县西北黄山,南
即今山西偏关县西北老牛湾村。《清一统志·宁武府》:老牛湾堡“在偏关县北八十里,北至边墙一里。明崇祯九年筑,周一百二十丈。东接滑石涧,西临黄河,当西北之冲”。
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改多业县置,属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北三十五里龙门场。大业初属资阳郡。唐武德初属普州。天宝初属安岳郡,乾元初复属普州。北宋乾德五年 (967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三年(
在今云南泸西县城西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西州》:阿庐山“在州城西二里。延亘四十余里,南连弥勒,北跨师宗。旧有阿庐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