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朝梁建,在今安徽怀远县南荆山与涂山之间。《梁书·康绚传》: 天监十三年 (514),“于钟离南起浮山,北抵巉石,依岸以筑土,合脊于中流。……十五年四月,堰乃成。其长九里,下阔一百四十丈,上广四十五丈
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二十里齐贤镇。原名下方桥,1932年改今名。据传东晋王羲之、南宋陆游等均曾在此齐集名贤饮酒赋诗,故名。(1)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北部。面积20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齐贤,人
即今四川内江市西北史家镇。清道光《内江县志》卷1:史家街在“西三十里”。
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 一百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92剑门关: 清虚山 “在故临津县北三十里。有寺号华藏,岩峦奇秀,有洞穴”。
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十四里平高城村。明初置鸦路镇巡司于此。成化十二年 (1476) 废。
在今广西西林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泗城府》: 普驮隘 “在西林县西北一百十里。本朝康熙六年建,路达西隆州,山径盘曲最为险要,有兵防汛”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东南普合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驻兵防守
清光绪十二年 (1886) 置,为迪化府及新疆省会。治所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。民国初为迪化道及新疆省会。1945年析置迪化市。1953年改迪化县为乌鲁木齐县。旧县名。本旧迪化府附郭首县,1913年裁府留
在今山东泰安市南四十五里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太初三年(前102)“䄠石闾”。又《郊祀志》:“石闾者,在泰山下阯南方,方士言仙人闾也。”古山名。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太初三
东晋义熙六年(410)刘裕筑,在今江苏南京市西秦淮河口。东晋义熙六年(410年)刘裕筑,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秦淮河口。
明洪武二十七年 (1394) 置,属南海卫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