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观场
即今四川城口县东高观镇。清道光 《城口厅志》 卷3: 高观寺场“厅东一百二十里。道光二年置,分驻高观场经历”。民国初改设县佐。
即今四川城口县东高观镇。清道光 《城口厅志》 卷3: 高观寺场“厅东一百二十里。道光二年置,分驻高观场经历”。民国初改设县佐。
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澄城县:云门谷“谷口似门,水气云蒸, 因名”。
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安达直隶厅: “有烟土屯、小河子、喇嘛甸、萨勒图、安达五车站。” 1965年安达市迁治于此,改名大庆市。
①北宋熙宁四年(1071)废长芦县为镇,属清池县。故址即今河北沧州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:“明初置长芦都转盐运使司,在今州治西南,领盐课司二十四,在州境者十二,在山东青州府境者亦十二,每岁额办大引
东汉安帝时分辽东、辽西二郡地置,属幽州。治所在昌黎县(今辽宁义县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葫芦岛市以东,辽河下游以西、大凌河中、下游一带。三国魏改为昌黎郡。东汉安帝时分辽东、辽西两郡地置,治昌黎县(今义县)。
即今江苏涟水县东北官河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 元符元年 (1098),“工部言: ‘淮南开河所开修楚州支家河,导涟水与淮通’。赐名通涟河”。
即今江苏高淳县西狮树乡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高淳县西有 “狮树街镇”。
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黄平州: “苗里水在废重安司西南。出苗里寨,下流入镇阳江。”
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。上有禹庙,俗称禹王台。传为先秦时建筑。西汉梁王增筑。后毁于兵燹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渠水“更南流,径梁王吹台东。《陈留风俗传》曰,(浚仪)县有仓颉、师旷城,上有列仙之吹台”。西晋末,
即今山西应县东南约三十里大石口村。宋代为应州东南往代州繁峙要道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雍熙三年(986),潘美攻下契丹寰、朔、云、应等州,与杨业以兵护四州民内徙,契丹复陷寰州,杨业欲“领兵出大石路”
一名天城山。即今辽宁辽阳市东南安平山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辽阳:安平矿山在“城东南一百里。一名天城山。有铁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:安平山在“司东北(南)百里。俗名平矿山。一名天成山。上有铁场,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