鸭山
在今福建惠安县南海滨。《明通鉴》: 嘉靖三十七年 (1558) 五月,“倭攻惠安,知县林咸率兵乘城御之,五日不克,引去。咸乘胜追贼于县境之鸭山,中伏,死之”。即此。
古山名。在福建省惠安县南海滨。《明通鉴》:世宗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倭寇进攻惠安,知县林咸率兵抵抗,并乘胜追贼于县境之鸭山,林咸中埋伏,死于此。
在今福建惠安县南海滨。《明通鉴》: 嘉靖三十七年 (1558) 五月,“倭攻惠安,知县林咸率兵乘城御之,五日不克,引去。咸乘胜追贼于县境之鸭山,中伏,死之”。即此。
古山名。在福建省惠安县南海滨。《明通鉴》:世宗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倭寇进攻惠安,知县林咸率兵抵抗,并乘胜追贼于县境之鸭山,林咸中埋伏,死于此。
在今湖南慈利县东三十里茶陵山顶。《清一统志 ·澧州二》: 蛮王城 “相传五代梁将武平破蛮王之所”。
元置,属静江路。在今广西阳朔县北漓江东岸。明改为驿。元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东北漓江东。为静江路和平乐府间驿路交通驿站。
明置,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权店村。
北宋置,属当涂县。即今安徽马鞍山市北之慈湖街道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北慈湖。北宋属当涂县。
隋仁寿元年 (601) 改广宗县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南二十里古城。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,天祐三年 (906) 改为广宗县。五代唐复为宗城县。北宋属大名府,崇宁四年(1105) 移治今威县
东魏天平中置,属显州。治所在东多城(今山西孝义市北)。后废。北魏置,治东多城(今山西孝义市北)。辖境在今山西省孝义市一带。后省。
亦名睢阳山。在今安徽宿州市西北二十里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符离县: “有诸阳山。”
①五代周置,属常熟县。即今江苏常熟市北福山镇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嘉靖三十四年 (1555)以倭乱筑堡城,置把总防守。清乾隆十九年 (1754)移海防同知驻此。②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九里福山镇。民国《续
即今四川蓬溪县东南蓬南镇。清道光 《蓬溪县志》 卷2: 蓬南场在 “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……通合州、定远大道”。在四川省蓬溪县东南端。面积80平方千米,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蓬南场,人口3940。因
①即石经山。时有白云绕山之半麓,故名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。山有五峰,号五台。其中最高峰有云居寺,为隋沙门静琬所居。②在今福建连江县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福建通志》:“有莲花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