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池郡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萨州 (薛州) 置,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下罗苗族乡 (老堡场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珙县西南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改为萨州(薛州)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薛州置,治黄池县(今四川珙县西南)。属泸州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薛州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萨州 (薛州) 置,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下罗苗族乡 (老堡场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珙县西南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改为萨州(薛州)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薛州置,治黄池县(今四川珙县西南)。属泸州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薛州。
又作纳苟部。宋大理置,属石城郡。即今云南马龙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马龙州:“昔僰、剌居之,盘瓠裔纳垢逐旧蛮而有其地。”元改马龙州。大理后期置,治今云南省马龙县。蒙古宪宗时改置千户,元至元十三年(127
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南三十里拉萨河滨。古为赴后藏打尖处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: “业党山,前藏西南行三十里,名登龙冈,过大桥,又西南折,山势陡峻,为前藏西面屏障,通后藏大道。”
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懋功屯务厅》:当噶山“在绥靖屯东南二百六十里。横亘二十里余里。常有云雾蒙之”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乾隆三十七年(1772),讨大小金川,“温福由功噶入,阿桂由当噶入
①在今安徽阜阳市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州李村:“宋绍兴十年,金人围顺昌,为刘琦所败,移砦于李村。”即此。②即今山东青岛市东北李沧区李村镇。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卷2《市廛》有李村。民国间曾设镇。1
即今湖北鄂州市西北葛店镇。相传葛洪尝炼丹于此。清咸丰六年 (1856),太平军与湘军在此激战。《湘军记》 卷3: “唐训方败九江援贼于葛店。”道光年间移白浒镇巡司于此。
在今安徽黟县西南十里,东厄黟县盆地南口,地势险要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建安十三年 (208),贺齐 “迁威武中郎将,讨丹阳黟、歙。黟帅陈仆、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黟县
①唐方镇名。中和二年 (882) 置,治所在延州 (今陕西延安市东)。光化元年 (898) 改名宁塞军。②北宋建隆元年 (960) 置,治所在清苑县 (今河北保定市)。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改为保
地区名。指今四川省。《元史·顺帝纪》:至正十七年(1357),“倪文俊陷川蜀诸郡,命伪元帅明玉珍守据之”。
古国名。一译班斗。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之巴鲁斯一带;或在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北岸之万伦一带;或在今新加坡,边斗为其东南部的美笃(Bedok)的对音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8有专条记述。
今贵州习水县北三峒。《明史·刘綎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州杨应龙,“诸将克丁山、铜鼓、严村,遂直捣楠木、山羊、简台三峒。峒绝险,‘贼’将穆照等众数万连营,诸将惮之。綎分兵攻其三面……尽克三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