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竹岭
①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百余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休宁县: “西南有黄竹岭巡检司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 黄竹岭 “在休宁县西,张公山西支也。与江西浮梁县接界,地当厄塞”。
②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 ·宁都州》:黄竹岭 “在瑞金县东北八十里。一名黄竹隘,路通长汀”。
③即黄竹山。在今湖北竹山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21竹山县: “因黄竹岭以为名。”
①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百余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休宁县: “西南有黄竹岭巡检司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 黄竹岭 “在休宁县西,张公山西支也。与江西浮梁县接界,地当厄塞”。
②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 ·宁都州》:黄竹岭 “在瑞金县东北八十里。一名黄竹隘,路通长汀”。
③即黄竹山。在今湖北竹山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21竹山县: “因黄竹岭以为名。”
在今广东梅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程乡县:王寿山“在县东北百四十里。高八百余丈,周二百里,形如殿阁,上有仙牛岭”。在广东省梅州市东北缘,粤、闽两省交界地带。为莲花山北侧支脉。相传因王姓道士在此修炼
在今浙江宁波市城区西隅,系我国现存最古之私家藏书楼。明嘉靖四十年(1561)兵部右侍郎范钦建,取郑玄《易经注》中“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”之义而名。庋藏文献达七万多卷,多宋、元、明刻本,其中二百七十种明代
南朝梁大同三年 (537) 置,治所在北宕渠郡 (今四川渠县)。北周治流江郡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宕渠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渠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潾山郡。乾元元年 (758
①西汉惠帝置,属右扶风。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穆家村附近。西晋废。②北魏改东安陵县置,属渤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吴桥县(桑园镇)北十五里南运河东岸安陵村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
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南润河镇。清顺治 《颍上县志》 卷2: 淮润乡有润河村。光绪《颍上县志》卷2: 有润河集。
在今四川开县北。明正德 《夔州府志》 卷2开县: 虎爪关 “在县北三里”。
即今福建龙岩市。《清一统与 ·龙岩州》“龙岩故城” 条称: “县治旧名苦草镇。”古镇名。即今福建省龙岩市。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新罗县迁治于此。二十四年升镇为县,仍名新罗县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
在今福建莆田市东南。《陈书·虞寄传》:南朝陈天嘉五年 (564),“陈宝应据晋安、建安二郡,章昭达等攻之,宝应大败,逃至莆口被擒”,即此。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。《陈书·虞寄传》:南朝陈天嘉五年(564
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明后期,达延汗第四子阿尔楚博罗特之孙乌巴什(自称伟征诺颜)始称所部为札鲁特。初服属内喀尔喀。后受察哈尔林丹汗所掠,依附科尔沁部。天聪二年(1628),乌巴什后裔内齐、色本先后
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县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边堡“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,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, 皆取直列置堡戍”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北前七家子村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