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勒山
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三百里。汉龙勒县以山为名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 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沙州龙勒山,在寿昌县南百六十五里。”按:唐寿昌县即今甘肃敦煌市西南破城子。
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三百里。汉龙勒县以山为名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 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沙州龙勒山,在寿昌县南百六十五里。”按:唐寿昌县即今甘肃敦煌市西南破城子。
即禺水。在今陕西华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 引 《华州志》: “愚水亦名乔谷水,先时西自龙湾北经圣山村入灌水。明永乐中水暴涨,始东折自渔村而下,又北经遇仙桥,又北入渭。因名遇仙桥河。”
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(979) 置,治所在剑浦县 (今福建南平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00南剑州: 本剑州,“以西 (利州路) 有剑州,此故名为南剑州”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、三明、将乐、顺昌、沙县、尤溪、
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祝林乡。清时有州同驻此。民国设县佐。
即玛卜加喀巴普山。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20载:“西番(藏)语:玛卜置谓孔雀。雪山涧水下流,如出孔雀口,故名。”
殷邑名。一作沬。即今河南淇县。《尚书·酒诰》: “王若曰,‘明大命于妹邦’。” 郑注: “纣之所都处也。” 殷自武乙以后皆都于此。西周初纣王子武庚及卫国亦相继都此。古邑名。又作沫。在今河南省淇县。殷自
宋大理置,属首府大理地区。治所在德源城(今云南洱源县南三十六里,邓川镇东北郊)。元改邓川州。
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北十二里张老家村。张乐行(1810—1863),又名张洛行、张志乐。捻军起义总首领。现存前堂屋五间、西厢房三间。清咸丰五年(1855)捻军“雉河集会盟”前,此为各路捻军旗主聚会议事地。
亦作珠利耶、马八儿、顼里、西洋顼里。在今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。《宋史·外国传五》: “注辇国东距海五里,西至天竺千五百里。”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 (1015),使臣娑里三文来中国,所经航道,记录于 《宋史
一名全鸠涧水、全节水,即今河南灵宝县西部之鸠水。《汉书·戾太子传》: “太子之亡也,东至湖,臧匿泉鸠里。” 唐颜师古曰: “泉鸠水在今阌乡县东南十五里,见有戾太子冢,冢在涧东也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
即严陵濑。亦名七里滩。指今浙江钱塘江自建德市东乌石滩至桐庐县南泷口的七里泷峡谷。《寰宇记》卷95桐庐县“严子陵钓台”条:七里濑“亦谓严陵濑”。南朝宋谢灵运有《过七里濑》诗。即“七里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