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上将军

上将军

官名。战国时魏、秦、燕、齐等国皆置,为督军征战的主帅,一说为前军之将。西汉亦置,位极尊。省称上将。西晋惠帝永康年间(300—301)赵王伦又置。十六国后赵、西秦及北魏、北齐皆置。北魏多用以安置投顺的其他胡族酋帅,可世袭; 诸王属官亦有上将军,诸皇子所属为从八品,其它王公国所属为从九品上阶。北齐品秩同此。唐朝为十六卫主管,位在大将军上,为环卫之官。贞元二年(786) 初置,从二品,掌宫禁宿卫,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之。宋承唐制,置环卫官,诸卫皆有上将军,秩三品,多以宗室为之。或用为武臣赠典,实无所掌。辽属大将军府,亦为加官。道宗清宁九年(1063),宿卫官萧乙辛、耶律挞不也等九人并加上将军。金、元为武臣散阶。明朝废。


战国时有上将军,统帅全国军队。魏国曾以太子申为上将军(见《史记·魏世家》),燕国曾以乐毅为上将军(见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),秦末楚怀王任宋义、项羽为上将军(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,汉初吕后曾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,掌北军(见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)。《后汉书·卢芳传》:“更始败,三水豪杰共议,以芳刘氏子孙,宜承宗庙,乃共立芳为上将军。”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咸谓嚣素有名,好经书,遂共推为上将军。”西晋赵王伦置,十六国后赵、西秦和北魏、北齐皆置。北魏多用于归顺的胡族首领,可世袭;皇子及诸王公也置。唐朝上将军为十六卫主管,位在大将军上,掌宫禁宿卫,制五府及外府。宋环卫官诸卫皆有上将军,多以宗室任之;也用作赠官,无职掌。辽属大将军府,也作加官用。金元为武官散阶。明废。

掌国家兵权,行使太尉职权,汉初高后掌权时,既有太尉官,也设上将军。“上将军禄、相国产颛兵秉政。”“太尉勃丞相平为内应。”均见《汉书·高后纪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当塗

    即“当途”。

  • 管勾北宅所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(1014),置都大管勾南宫北宅所,掌诸王出纳事务。仁宗景祐三年(1036),徙南宫吴王院属睦亲宅,遂只称管勾北宅所,以诸司副使二人管勾。

  • 西掌客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掌客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属官,员一人,掌西边诸国使臣来朝的接待和安排。下设西掌客中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稽察宝坻等处驻防大臣

    官名。又名两翼稽察大臣。清朝负责稽察驻防八旗官兵之大臣,额定二人,每翼一人,于护军统领、副都统内特简。每三年前往各驻防处巡视一次,阅看官兵骑射,分别奖惩兵丁,且甄别官员优劣具奏。

  • 步军副尉

    官名。简称“副尉”。清朝八旗步军营之属官,顺治五年(1648)设。雍正四年(1726)增设“步军参尉”。乾隆十九年(1754)改步军副尉为“协尉”,步军参尉为“副尉”。额设满洲十人,蒙古八人,汉军八人

  • 北鞍库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内务府武备院之办事机构。康熙三十七年 (1698) 分鞍库设。掌供奉御用鞍辔、伞盖、幄幕诸事。下设伞房、帐房、鞍板作等。置五品员外郎二人,六品库掌二人,委署六品库掌一人,各种匠役四百八十余

  • 左部大人句龙

    即左部句龙王,大人指王。详见“左部句龙大人”条。

  • 第三镇人酋长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北史·齐本纪上》:“(高欢)累迁第三镇人酋长。”一说即“第三领民酋长”。

  • 典客署

    官署名。西晋置,掌接待少数民族等事务。隶大鸿胪。设令、丞以掌署事。北齐、隋、唐沿置。宋朝省,金朝复置。官署名。秦汉置典客,即后代的大鸿胪、鸿胪寺。隋、唐两代设典客署,属鸿胪寺,掌管接待外国宾客等事,其

  • 判比部事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员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无职掌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比部复置郎中、员外郎,遂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