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册命

册命

帝王祝告天地宗庙,册立后妃,封赏臣子所用的文书。《尚书·周书·顾命》:“太史秉书”,“御王册命”。后用指册立或册封之事。


(1)亦作策命,为西周至春秋时周王任命官员的制度。册命之制,在西周以前即已产生,至西周时已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制度。凡内服百官与外服诸侯,以及诸侯国的命卿(大国三卿,二卿由周王册命;小国二卿,一卿由周王册命,谓之命卿)均由周王册命。西周时代周王亲临册命,册命授职与舆服赏赐同时进行,授职称命,赐服称赐,也可以互称。授职与赐服分别为册命的两项主要内容,并载于册。西周册命金文在“王曰”、“王若曰”之后即为册命的内容。册命的内容一般先直呼受命者之名,然后叙述册命的原由,或加以告诫。其次宣布受命者就任某官,职司何事,以及赐予祭酒、服饰、车饰、马饰、旂旗、兵器、土地、臣民及其他;并嘱以“敬夙夜用事,勿废朕命”。册命的地点多在太庙的太室;若册命在王畿之外举行,则多在诸侯、臣下的宗庙或另选一地点。册命时并举行仪式,西周册命金文多记述在王到达太室南面就位以后,受命者即由傧者导引入门,立于北向,准备受命。傧者为周王所派,其员额多寡与受命者的爵秩高低有对应关系。《仪礼·觐礼》说:“天子见公,傧者五人,见侯伯,傧者四人,见子男、傧者三人。”册命典礼中的傧者往往为受命者的上级长官,故于册命时傧者立于受命者之右。参与册命者还有两种史官,一为书写册命的史官,一为宣读册命的中官,在册命时,由书命的史官将命书授于王,王即呼宣命的史官宣读册命。参与册命的史官与受命者的爵位高低也有相应的关系,受册命的官位较高,则史官职务亦相应较高。西周册命不但授予男子,亦授予女子。男子受命于朝,称为命夫,妇女受后、夫人之命于家,称为命妇。(2)汉代以策书作为皇帝命令的一种,用于对诸侯王和三公发布的命令。历代称皇帝册封的命令为册命。《朱子全书·历代》说:“册命之礼,始于汉武封三王,后遂不废;古自有此礼,至武帝始复之耳。郊祀、宗庙、太子皆有玉册,皇后用金册,宰相、贵妃、皆用竹册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考功曹郎中

    官名。北齐吏部尚书所属有考功曹,“掌考第及秀孝、贡士等事”,以郎中一人为主官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

  • 亲魏倭王

    王名,三国魏封东方倭国之王为亲魏倭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:“景初二年六月,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,求诣天子朝献,太守刘夏遣吏将送诣京都。其年十二月,诏书报倭女王曰:‘制诏亲魏倭王卑弥呼

  • 功课

    上级官员对所属下级官吏功绩的考核叫功课。《后汉书·百官一·太尉》:“公一人,本注曰:掌四方兵事功课,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。”

  • 三省、枢密院激赏酒库

    官署名。见“三省、枢密院激赏库”。

  • 太子中卫率

    官名。西晋初置,掌东宫军队。晋武帝泰始五年(269) 分为左右,各领一军。参见“太子左卫率”。东宫武官名。晋初置,后分为左右二卫率。见“太子五卫率”。

  • ?

    官名。 战国齐、 燕等国置。 掌量器制作。 参见曹锦炎《释战国陶文中的‘��’》 (《考古》一九八四年第一期)

  • 卫士丞

    官名。秦属卫尉。西汉景帝初更属中大夫令,至后元年(前143)复属卫尉。为卫士令副贰,分掌宫门卫屯兵,禁卫皇宫。东汉有南、北宫卫士丞各一人,分掌南、北宫卫士,秩三百石。三国魏亦置,九品,秩二百石。北齐为

  • 门候

    官名。主城门或军营门。西汉城门校尉属官有十二城门候,掌按时开闭城门。东汉沿置。城门每门候一人,六百石。又,诸将军营部亦置。隋朝为左右监门府属官。隋高祖仁寿三年 (603)于监门府置门候一百二十人。炀帝

  • 江防同知

    官名。清朝同知之一种。设于江苏江宁府、安徽安庆府及江西九江府之处。以专理江防事务,故名。正五品。

  • 司讼局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见“司讼局”。官名。北齐太仆寺所属有司讼局丞,所掌未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