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周人

周人

官名。春秋时鲁国置。掌理周朝礼法典籍。《左传·哀公三年》: “命周人出御书,俟于宫。”杜预注: “周人,司周书典籍之官。”


官名。春秋时鲁国设置,专司周书典籍。《左传·哀公三年》记鲁国发生火灾,桓庙、僖庙均被烧毁,南宫敬叔到来,“命周人出御书,俟于宫。”杜注:“周人,司周书典籍官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议处

    官制用语。即对有过失的官员交有关部门拟定处罚办法。清制,一般官员均由吏部拟定,如系吏部官员则交都察院拟定处罚办法。其情节轻微者,则称“察议”。清制,管理有过失,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称议处,吏部官员有过失

  • 竖宦

    宦官的泛称。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:“且今竖宦群居,同恶如市,上命不行,权归近习,昏主之下,难以久居。”

  • 奉圣亭侯

    爵名。晋武帝泰始三年(267) 改宗圣侯置,奉孔子祀。南朝陈亦置。

  • 补试

    宋朝太学招生考试,称为补试。仁宗庆历四年 (1044),定每年一试,考论一首。神宗以后,改一年四试,考经义。南宋高宗时,改一年两试。后以应试者众,改年春季一试。孝宗初,礼部试后,各地举人可赴补试,取合

  • 官诰院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属吏部。掌颁行官员的封授命令。设提举二员领院事,以吏部郎中、翰林修撰各一人充任。

  • 断章

    科举考试出题方法之一。考官拟经义试题时,从六经中摘取上下不相连贯而文意剖裂的语句,或以一句文字的后数字连下句文字的前数字,合为一题,称作断章。嘉泰元年(公元1201年)后,朝廷累令禁止。明清八股文的试

  • 包衣护军统领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三旗包衣护军营掌治营务之长官。雍正元年(1723)设,每旗一人,正三品。

  • 副司匠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武备院四库之属官。协掌督催各库匠役及制造器物事宜。

  • 太仓使、副使

    官名。金置,属太府监。使,从六品;副使,从七品。掌九谷廪藏、出纳之事。

  • 忠信将军

    参见“十忠将军”。官名。将军名号,梁设此将军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