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史院

国史院

官署名。掌修国史。宋初于门下省置编修院掌修国史,事毕即罢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每修前朝国史则置。哲宗元祐五年(1090)置,隶门下省,绍圣二年(1095) 改隶秘书省。南宋时,每置即以宰相提举。其属有修撰、同修撰、检讨、编修等,皆以他官兼充。辽朝属南面朝官,设监修国史、史馆学士、史馆修撰、修国史等职。金朝设监修国史、修国史、同修国史及编修官、查阅官等。元朝置翰林兼国史院。


官署名。掌修国史。金设此官署,其官有监修国史,掌监修国史事;修国史,掌修国史,判院事;同修国史二员;编修官,正八品,女直(真)汉人各四员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国史院》,参看“国史馆”条。元代设翰林兼国史院,秩正二品。至元元年始置,二十年与集贤院合并,称翰林国史集贤院,二十二年又分开。有编修官十员,正八品。见《元史·百官二·翰林兼国史院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令舍人

    官名。即隋朝太子典书坊通事舍人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,唐朝复名通事舍人,隶右春坊。参见“通事舍人”。

  • 散兵马使

    官名。唐朝后期置,东都留守属官,魏弘章曾任之。

  • 鋗人

    官名。亦作涓人,战国时楚国设置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楚灵王独傍徨山中,野人莫敢入王。王行,遇其故鋗人。”集解:“韦昭曰:‘今(三国)时之中涓也。’”参见“中涓”。

  • 均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周朝置。掌平均土地赋税及人民力役。《周礼·地官》: “均人,中士二人,史二人,徒二十人”,“掌均地政,均地守,均地职,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。凡均力政,以岁上下。丰年,则公旬

  • 解马营

    见“三旗包衣前锋营”。

  • 外夷通事

    官名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)置,隶鸿胪寺。以掌接待外国使臣及边远少数民族来朝之事。

  • 黄门内品

    宋朝内侍阶官名。从九品。

  • 天策上将

    官名,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,太宗平定洛阳后置,掌国之征讨,总判府事。其官有长史一人,司马一人,从事中郎二人,军谘祭酒二人及主簿、录事、记室、功曹参军、兵曹参军事等官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一》

  • 县承发房

    清代县衙内部分房之一,设经承,掌往来文移。唯大兴县有之。

  • 牸牛都尉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 从九品上。 参见“牸牛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