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民政府参事处

国民政府参事处

国民政府的内部机构。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二月置,设参事、处员、书记官、书记等员。参事承国民政府委员会之命,分办或合办特交事件,并得随时拟具政务革新意见,提交参事会议讨论,并向国民政府委员会建议,但参事亦得用个人名义单独建议,或自由征集意见,连署陈请之。首席参事于参事会议时任主席,参事会议之职权为,一、关于委员咨询之事项;二、关于委员特交办理事项;三、关于各参事建议提案审查事项;四、关于参事处经费收支审查事项;五、关于参事处职员成绩考核事项;六、其他主要事项。参事会议决案,由首席参事分配各参事分别执行,其重要者呈常务委员会察核。处员承参事之指挥分理处务。书记官承长官之命助理处务。书记承长官之命办理缮写及其他事项。国民政府改为五院制后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罚俸

    清朝吏部之处分制度。扣发官员俸饷,以年月为差,分为七等: 即罚俸一月、二月、三月、六月、九月、一年、二年等。因公罪罚俸,准以其记录,加级相抵销; 私罪罚俸,皆为实罚,不准抵销。

  • 蕃兵

    招募少数民族组成的边境守军。北宋中期至晚期,因对西夏用兵,将沿边以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内附者组成军队,按部族封其大小首领,使之统率本部族壮丁守卫边境,后依人数多寡按都与指挥编组。神宗时实行将兵法,蕃兵或

  • 族军

    氏族的军事组织。在氏族社会中,每一氏族男性成员都有对外作战和狩猎的责任。到了阶级社会,服兵役仍是氏族中男性成员的义务,所以军事组织仍以各氏族为组成单位,在有军事行动时,氏族成员均须参加战斗。夏商时王室

  • 式道右候丞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属执金吾,为式道右候副职。东汉省。官名,西汉置,属执金吾,为式道右候之副,车驾出,掌佐式道右候清道,还,持麾至宫门,宫门乃开。参看“式道候”条。

  • 兵役署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隶属于军政部,掌理关于兵役事务。旋独立为部,直隶于军事委员会,后又改称为兵役局, 隶属于国防部。参见“兵役局”。

  • 领军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延康元年(220)曹丕置,职掌与中领军同,但任职者资重于中领军,省称领军。三国魏沿置,为禁卫军最高统帅,由亲信或宗室担任,权势极重。吴亦置。西晋初省,以中军将军羊祜统二卫、前、后、左、右

  • 集英殿修撰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六年(1116)置,为正六品贴职。官名。宋政和六年(公元1116年)置,为最高等贴职,位次于待制。南宋用以尊宠六部权侍郎之补外官者。

  • 万爽

    官名。南诏官,主财用,以清平官、酋望、大军将兼之。

  • 中庶子

    官名。①太子属官。春秋时楚,战国秦、韩等国皆置。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管理。《新序·杂事二》:“楚庄王莅位三年不治”,“中庶子闻之,跪而泣曰”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(荆轲)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”。

  • 宝晋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山西之铸钱局。顺治二年(1645)置局。雍正七年(1729)改今名。设监铸官一人,以佐贰官充任。掌理本省鼓铸事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