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外朝

外朝

相传周制天子诸侯皆有三朝: 外朝一; 内朝二: 燕朝、治朝,为国君听政之所。秦至汉初,中都官本无内外之分,丞相为百官之长,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。汉武帝为强化皇权,以侍中、常侍、给事中等近臣组成内朝,参与国家大事决策; 以丞相为首下至六百石的朝官组成外朝,变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。东汉初年,置司徒、司空、太尉三公,实际权力归于尚书台。安帝以后,遇有灾变,则策免三公。三国魏仍有内、外朝之分。


丞相帅百官治政之处。周天子与诸侯皆有三朝:外朝、中朝、燕朝。中朝是天子视政之处,燕朝是天子与宗人集议之处,或王退朝后接见大夫之处。汉武帝为强化皇权,又组成以大司马、前后左右将军、侍中、常侍、给事中、尚书等参与的中朝(内朝)。《汉书·刘辅传》:“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、右将军廉褒、光禄勋师丹、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。”注:“孟康曰:中朝,内朝也。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、侍中常侍、散骑诸吏为中朝。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。”参看《周礼·秋官·朝士》、《礼记·玉藻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监察委员

    监察院设监察委员,负责监察弹劾。参看“监察院”条。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“监察院”,见该条。

  • 钦象大夫

    司天散官名。金、元皆置。金为二十五阶之第一阶,秩从四品上。元十四阶之第一阶,秩从三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,金朝的司天翰林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从四品上,称钦象大夫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左司徒

    官名。掌民众百姓教化。春秋战国置。《管子·五行》: “天子出令,命左右司徒、内御,不诛不贞,农事为敬。”战国铭刻有之,见《古玺汇编》第二○号。参见“司徒”。

  • 白间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丞。隶右府寺诸冶东道署,掌冶事。

  • 备兵坐营官

    武官名。明嘉靖以后五军、神枢、神机三大营各有备兵坐营官一人,专为收受新补之兵以备各营兵之缺者,为兵部派充之官。

  • 提点教坊司

    见“教坊司”。

  • 四监大夫

    官名。同“四监”。一说为周朝王畿内监郡大夫。一说为主山林川泽之官。《吕氏春秋·季夏》:“令四监大夫合百县之秩岛,以养牺牲。”高诱注:“周制,天子畿内方千里,分为百县,县有四郡”,“四监,监四郡大夫也”

  • 受纳匹缎库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(977)置,掌受纳绫锦院及西川所输锦,鹿胎、绫、罗、绢等物。真宗大中祥符元年(1008),并入内衣物库。

  • 乌克逊达

    满语。汉译为“族长”。

  • 威越校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 (196—220) 初孙权置。董袭自扬武都尉迁北,领兵数千。见《三国志·董袭传》。官名,三国吴置,掌领兵征伐,位低于将军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董袭传》:“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,袭与凌统